保罗克鲁格曼 一头不好对付的倔驴
直言不讳是克鲁格瓦一生的行为标杆,他也不会因为荣誉而闭上嘴巴
本刊实习记者 周江
这是一个胡子拉碴的犹太男人,将头发染成了黑色但却忘记了胡子还是白色,目光柔和,泛滥着微笑,但总显露出那么一丝坏,喜欢穿着蓝色系的衬衫,扎着格子领带。
1996年他预言亚洲将出现金融危机;2001年,他感觉油价可能将飙涨;2006年,他呼吁关注美国房价潜在的暴涨暴跌风险;2008年,他指责布什政府救市措施不力,应对有关金融机构厉行国有化以维护市场信心。如今所有这一切都一个个成为了现实,他也成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如果克鲁格曼没有成为经济学家,世界也许将多了一位文学家。得了诺贝尔奖,他也不忘更新自己的博客,13日早晨7:40(美国当地时间)他就通过博客告诉世人“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要赶紧洗澡去参加新闻发布会,已经没有时间煮咖啡了”,下午6:28分一篇名为“一点自传”的长篇在他的博客里新鲜出炉。他如此热爱写作,已经出版了20本著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他用优美易懂的文字把经济学的枯燥与艰深摧垮,被人推崇为“自凯恩斯以降最能写的经济学家”。
克鲁格曼并非媒体眼中的热门人选。在授奖评语中,瑞典科学院赞赏他创建新理论回答有关自由贸易的问题:“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有何影响?全球城市化有何驱动力?”
阔别11年之久,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度眷顾金融学者,是否与当前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关联?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并企图寻找缓解危机冲击的有效方法,也许整个世界都希望“预言家”克鲁格曼可以尽快找到答案。
走上成名之路
克鲁格曼在自己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一直以为的观点是,有趣的见解与有趣的生活经历毫无关联。一个生活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整天阅读科幻小说成长起来的人更容易在社会科学中拥有更深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如果他的比较对象是一个曾在8个国家生活过,可以说5种语言,在西伯利亚坐过雪橇,在亚马逊河玩过漂流的人。”紧接着克鲁格曼风趣地写道:“我非常希望我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因为我就是前面那个比较乏味的人。我出生在1953年,当时正值二战后的婴儿潮。成长于纽约郊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就读的高中是在美国一抓一大把的约翰-肯尼迪高中,接着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四年平淡的大学生活。”
在麻省理工学院主修经济学的同时,一直痴迷历史的克鲁格曼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选修各种与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科有关的课程中,只完成了最少限度的经济学必修课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经济学上的出色表现。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价格和消费的学年论文被当时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偶然看到,后者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研究助理。而这一经历,按克鲁格曼自己的话,说最终促使他走上了“职业经济学家”的道路。
1978年,他开始写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当年7月,他把这篇论文提交到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暑期研讨上,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当他开始宣读论文时,人们没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谈。渐渐地,大厅安静了下来,人们停止交谈,专心地倾听克鲁格曼的演讲。克鲁格曼一夜成名了!
克鲁格曼后来在自传中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钟。”接下来的日子荣誉和金钱接踵而至,克鲁格曼开始在世界各地发表各种演说,参加研讨会,成为了一名经济学者。
这个倔驴不好对付
他生性桀骜不驯,言辞尖锐,被业界称之倔驴。在布什上台后不久,他毅然拿起了笔,在《纽约时报》专栏中以犀利的文笔和缜密的思维,深入剖析布什政府的内外政策。从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到伊拉克战争,他经常在大众媒体人云亦云之际一针见血地戳穿布什政策背后的骗人把戏,与华盛顿的“御用”经济学家们形成鲜明对比。
当他的一篇文章《真相:在俄罗斯轮盘赌之后》亮相《纽约时报》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他的口中已经一文不值。得奖的前一天他还在批评财政部长保尔森炮制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走错了方向,政府接管银行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简直是在“现金换废纸”。他直言,“采取一些重要措施是必要的,但美国政府却把纳税人的钱投入到一个乏善可陈的方案中,他见步行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他人没什么两样。”
克鲁格曼说过,如果这个方案付诸实施,我们都将在不远的将来收获沮丧。
害怕他的绝不仅仅是布什政府,前有克林顿,后有麦凯恩。1992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起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在华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他也猛烈抨击了共和党人麦凯恩。“我们老早就知道,麦凯恩先生对经济学知之不多——他自己也曾经这么说过,尽管他也曾否认他那么说过。如果他有慧眼觅得好智囊倒也无碍——但是他没有。现在,麦凯恩先生的智囊的可怜品质在更大程度上折射出他所在的党的破烂的知识状况。”这是9月29日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专栏的原话。
害怕中国的崛起
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15年前,当日本公司大规模买进美国公司的时候,我是那些站出来劝美国人不要惊慌的人。也许你期望我现在用同样的话语来说明中国和当年的日本差不多。可是,来自中国的挑战远比当年来自日本的要严重得多。”
在他看来,今天的中国比日本精明,而且,比日本更有威胁力。“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美国却有些底气不足:一方面依赖着中国的人民币,另外一方面还依赖着中国在六方会谈等事宜上的政治斡旋。”
对于两年前“中海油竞购美国第八大石油生产商优尼科”和“海尔集团有意参股美国家电巨头美泰”这两起收购案件,克鲁格曼评价说,“很明显,中国正在争取获得对美国公司的控制,而并没有这样一条法律说,美国人必须永远处于领导的地位。那些志在追求的人们必将获得权柄,在过去太长的时间里,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依赖进口大于出口的国家,而且,美国一直都在依靠外债生存。”
他认为,中国迟早会停止购买美国的国债,到时候也许会对美元造成巨大的冲击,“我们应该庆幸现在中国人并没有‘倾销’人民币,他们至少还在用人民币买美国的公司”。
直言不讳是克鲁格曼一生的行为标杆,他从来没有因为得到名誉就闭起了嘴巴。有的人说,克鲁格曼如果能够不那么狂躁地对待布什和美国政府,那么他也许会有比现在好得多的结局。什么是更好的结局?对于崇尚精神自由与理解的人,或许得到诺贝尔的奖赏就是最好的结局,而克鲁格曼无疑是个幸运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