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增速逐步下降,“保增长”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国长期以来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只有扩大内需才能够达到保增长的目的。
然而,正如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美国人是无节制的消费,中国人的消费则过于“节制”。相比于欧美国家消费占GDP70%的高比重,中国消费只占30%。如何能有效地拉动内需,业内专家纷纷出谋划策。
大力度放开企业贷款
“放松货币政策,大力度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袁钢明说,目前存在银行想放贷却放不出去的情况,因为企业没有担保。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这种特殊时期,政府可以注资金融机构,加大机构放贷力度,或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即使出现呆坏账,也比出现危机好。
商报点评:占全国企业数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一旦获得贷款放开投资生产,将为经济总量做出重大贡献。
进行收入分配改革
左小蕾表示,我们总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把大家的储蓄从银行里调出来,但是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要调动内需,关键还是收入分配的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让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启动消费。
商报点评: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其中8亿农民的消费“金矿”亟待开掘。
反哺农业先补“漏洞”
目前中国扩大内需时机成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最终不可回避的道路。然而张中秀提出一点警示:反哺农业要先弥补“漏洞”。他表示,以往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在投资上热点、资金掌控上是有漏洞的,现在转移为反哺农业,矛盾更要显现。将要展开的大规模投资,要想避免被丢进漏洞里,需要先进行基层机构整改。
他同时建议扩大政府购买,投资铁路、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最好让大型企业来操作。此外,还可以采取1998年以来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些方式,如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基金、股市降温,发行建设性国债可以满足老百姓的投资需求。
将支付能力变为有效需求
许善达认为,中国的内需市场需要开发,中国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但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并不一定就变成有效实际的需求。
“我们怎么能够让这么高的储蓄转化成有效的实际需求,这是宏观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报点评:扩大就业,完善社保,健全养老、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可以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刺激即期消费。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拉动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两方面,除了扩大消费,还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郑新立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今后对经济的拉动将是巨大的,目前中国铁路里程相比于美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在铁路建设上做文章。
商报点评:京沪高铁、京石高铁等众多高速铁路,每个项目都是上百亿的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可想而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