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深度阅读

美国的过度消费如何将全球引入灾难?

  [ 莽撞的消费者、贪婪的投资银行、希望分一杯羹的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别有用心的政府以及本来就易产生泡沫的银行体系,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这个泡沫剧都无法持续这么久 ]

  虽然金融市场的混乱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寻找罪魁祸首的行动已经开始,一个问题围绕着每一个人: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

  很多人将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视为是危机产生的重要一环,他们抱怨那些被贪婪侵占了灵魂的人们挥霍了那些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从而令诚实的人蒙受损失。

  但我们更好奇的是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回头去看这几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莽撞的消费者,还有贪婪的投资银行、希望分一杯羹的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别有用心的政府以及本来就易产生泡沫的银行体系,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这个泡沫剧都无法持续这么久。

  萌芽:高科技股泡沫

  但是每当谈起美国的过度消费我们都无法绕开当年的高科技股泡沫,那个充满幻想、狂热与失望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正是高科技股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没有任何资产、任何收入,甚至连创办人都还没搞清楚怎么赚钱的公司都被投资者狂热地追捧,原因只是因为他们与互联网相关。每个风险投资人的口袋都敞开着,更为可笑的是他们中间很多人都赚到了钱,原因是后面有更为狂热的投资者为他们愚蠢的行为埋单。

  这让我们想起了“南海公司泡沫”时代的英国,当时市场上给予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项目以极大的热情。比如当年的永动机制造公司曾经得到100万英镑的融资,当然还有臭名昭著的“帕考尔机械公司”,这家公司宣称将制造出能够发射方形和圆形加农炮炮弹和子弹,认为这将带来一场战争艺术的革命。

  就像是所有泡沫最终都走向了灭亡,2000年,这场“盛宴”结束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当年3月达到了高峰,之后便急速下坠,加上18个月后的“9·11事件”,31个月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掉了78%,同期标普500指数也下跌了50%。

  很多人将这视为是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面对的另一个巨大的挑战。美国似乎不能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问题,亚洲各国在经历了几年前金融危机洗礼之后仍未痊愈、欧洲的状况似乎并不如美国,当然也不能靠日本,这个国家在10年内经济竟然毫无起色。

  从美国国内来看,投资在经历了重创之后难以恢复,消费成为了唯一的突破口。

  泡沫的延伸路径

  “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资产泡沫形成—央行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资产泡沫破裂—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破裂……”

  拉动内需当然不像让格林斯潘上街游说那么简单,在收入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只有通过信贷来支撑。如果想要投资者借钱消费,那么需要几个前提:低廉的资金成本、便捷的信贷通道以及消费者对于未来良好的预期。

  降低资金成本的动力来自于美联储。2003年6月份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并且在这个位置维持了一整年的时间,即使是经济开始转向也没有马上提高利率。也就是在当年,美联储利率与美国名义GDP增长率之间的差扩大到了5.9%,达到了30年以来的最高。

  由于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导致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2003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为4%,大大低于1980年到2000年的8.48%。较低的国债收益率令资金成本大为降低。

  不过仅仅是资金成本降低并不能让消费者尽情消费,他们需要对于未来充满信心,而另外银行们也需要一个借贷的理由。

  在这个环节上,房地产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美联储的廉价资金让房地产市场顺利度过了高科技股泡沫和“9·11事件”的双重打击,标普/CS住宅价格指数从2000年1月份的100点上升到了2006年7月份的206点,涨幅高达106%。不过这种价格的上升并没有与收入上涨形成良性的双向驱动。

  不过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却是相当有利的。资产价格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者可使用的信用额度在提升,住房拥有者可以通过再抵押取得更多的信贷用于消费。

  财富来得如此之快,“当时我们的感觉就是房子就像一台家里的自动提款机,房子可以帮你换车子,可以让你实现一次梦想中的旅行。”加利福尼亚的Frank表示,“我的老婆为此感到疯狂,我们很快(2005年)就有了第二套房子。”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飙升还让美国人改变了储蓄的习惯。

  从1960年到1990年,美国人平均将税后收入的9%储蓄起来,之后美国人开始依靠股票来实现资产增值,最后媒介换成了房子,很快房子在美国人拥有资产中的比重超过了50%,储蓄率却出现了大幅下跌。

  2000年后,储蓄率很快降低到了3.5%,而在过去的3年,低于1%,根据OECD的数据,美国人在去年储蓄了可支配收入的0.4%,相对而言,德国人是10.9%。

  高潮:“华尔街魔法”

  如果没有那些“会魔法”的华尔街天才,房地产泡沫可能只是会悄悄地产生然后悄悄地灭亡。

  房地产价格上升看起来对每个人都有好处,那么应该尽量维持上涨的态势。不过如果房价太高超出实际房屋需求者的承受能力,那么市场将会失去最主要买盘的支撑,当然没有人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

  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关于让更多的人参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包括浮动利率房贷、零首付、优惠的先期利率(Introductory Rate,一种促销优惠,一段时间后通常被恢复到标准利率),还有蒸蒸日上的次级房贷。

  买下一套昂贵的住房由于种种优惠措施变得简单,对于未来的预期又是那么美好,即使是最为理性的人也难以抵挡其魅力。整个房地产市场就像是即将进行可怕旅途的列车,唯一欠缺的就是有人按动出发的按钮。

  这个按钮在华尔街魔术师的手中,他们是资产证券化的专业人士、评级公司、保险公司、政府支持企业(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等。

  我们看到在这些魔术师手中,那些充满风险的信贷资产被打包成“AAA”级债券,由知名保险公司出具担保证明,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房地产市场,即使是最为稳健的养老基金投资者也不例外。

  房地产价格上升推动着消费增长从而推动经济成长,监管部门对泡沫的产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事实上政府在2003年之后基本放弃了对于投资银行杠杆比率的监管,投资银行进行着规模庞大的自营交易,并使用很高的杠杆来增加收益率,他们甚至没有向商业银行一样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本金要求,虽然他们的风险比后者更高。

  所有的一切都在正常运转直到房价不再上升。

  泡沫神话的破裂

  即使是最为激进的手段都不能永远维持住泡沫,房地产不败的神话最终被打破,虽然中间仍不断有反复,但这个市场就像是快要熄灭的烛火,火光在经过了短暂明亮的跳跃后将归于平静。

  甜蜜的优惠的先期利率期已过,房价开始下跌令再融资不再可能,买房者无力按时交纳月供,首次相关资产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保险公司面对巨额损失,评级公司名誉扫地……

  事实证明,期望房价无限制上升就像是那些被贪婪夺取理智的人妄图在蚁穴上建起一座城堡。

  “消费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过去他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国度。” Stanford集团资深经济学家、美联储前理事Lyle Gramley表示,“现在他们需要为他们退休以后的生活、为他们的孩子以及其他的一切去储蓄。”

  但这不仅仅只是储蓄习惯改变这么简单,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现在留给我们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持续时间更久的经济危机。就像是查理斯·麦基在《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写到的:一个疯子就可以引发一场火灾,却需要很多正常的人去扑灭。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83731031(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