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风暴肆虐 全球政府联合大救市 > 次贷危机波及中国金融机构

金融海啸推动西方银行“国有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象瘟疫般从华尔街传染到欧洲,又继而传染到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将感受到这场风暴所带来的冲击。不久前的亚欧首脑会议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金融危机将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

他认为,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问题,应从各国的内部改革入手。危机除了暴露出金融领域的具体问题,也暴露了宏观经济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各国有必要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和推动自身改革,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游戏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实际上,美国的次级贷款是一种相当新的金融衍生品,是本世纪初由华尔街的一些精英们发明的。原本由商业银行管理的房贷被这些人转到了投资银行手中,包装后又与对冲基金等投机机构挂上了钩,将这些贷款以债券的形式发给了全世界。由于投资银行是利用金融杠杆以极少的钱从商业银行那里拿到的次级贷款抵押,这就像做期货,其收益和风险都是成数倍乃至数十倍放大的。在美国房地产市场节节上升的那几年,华尔街的金融大亨及中亨、小亨们赚得盆满钵满。大亨们每年上亿美元的分红令他们数钱数到手软,就连刚刚踏入华尔街的新手们起薪也是6位数,比工作一辈子的大学教授的收入要高出数倍。然而好景不长,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滑,巨大的金融杠杆效应首先使各大投行的资金链断裂,然后进而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

  华尔街开始了解雇潮。西装革履的精英们抱着自己的东西从摩天大楼里走出来,不免有些沮丧。但他们毕竟在蜜罐里泡了很久,曾有过七八位数的年薪,似乎也并不那么令人同情。雷曼兄弟总裁富尔德被赶出了办公大楼,带走了数亿美元的个人资产,足够一个小城市全年的开支;美林公司的老板奥吉尔在被迫辞职时也拿走了1.61亿美元,就算从此退休又有何妨。真正倒霉的是那些受危机拖累的穷人。一位黑人妇女对媒体讲,她已失业,全靠政府救济金生活,每天只敢吃一顿饭,因此不敢走动过多,靠多睡觉撑着。

  而这种影响岂止在美国?虚拟经济的崩盘已似乎开始威胁各国的实体经济。欧洲人高喊:现在是该勒紧裤腰带过几天紧日子的时候了。于是各大度假胜地变得萧条,房地产价格急挫。欧美的汽车销售量直线下降,今年1~9月份,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有小幅增长,于是各家汽车厂商异口同声地说,中国市场是我们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中国的经济前景也面临严重的挑战。欧洲人、美国人均大幅削减未来的开支预算,很多人连传统的圣诞树都要省了。中国深圳每年此时会有大约400家企业生产圣诞树,据说如今只剩下约80家。而这只是全球消费萎缩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

  美国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华尔街的那些所谓的精英们犯下的错误买单,而受益的似乎只有那些揣满美元离开办公大楼的极少数人。

  金融风暴使西方银行

  国有化进程加快金融海啸的爆发,使美国和欧洲各国感觉到将银行“国有化”的必要。

  由于美国的实际总金额高达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并未在市场上收到良好效果,在10月8日召开的欧盟成员国财长会议上,欧洲人对美国的救市方式不予认同,从而推出了所谓“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

  10月13日,英国率先拉开了银行国有化的序幕,宣布用370亿英镑注入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大银行;而德国也准备用4000亿欧元注入该国主要商业银行。这些措施是政府企图用国家的信誉作担保,使民众放心。

  10月14日,原来只是想用政府资金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的美国财长保尔森终于改变了主意,宣布政府将从巨额救市资金中抽出2500亿美元,用以收购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8家大银行的优先股权,从而拉开了美国银行“国有化”的序幕。

  然而,对于企业“国有化”的态度和理解,西方各国却不尽相同。业内专家认为,与美国相比,欧洲人总体来讲比较能接受国有化。实际上,在二战之后,欧洲各国都曾有过大规模的国有化过程,而且随着政党轮替,国有化和私有化的进程始终在交替进行着。以英国为例:在1945年~1951年以及1974~1976左翼工党执政期间,曾经有过两次大的国有化过程,到1979年1月,英国的国有化经济占有率是:航空业75%、电力100%、造船100%、铁路100%、邮政100%以及电信100%;而在法国,1982年密特朗政府颁布了《国有化法》,使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为国家控股,银行中90%属国家控股;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大致如此。

  而令人奇怪的是,此次欧洲的银行国有化,最强烈的反对者竟然是那些刚刚入盟的东欧国家。这种现象既有趣又令人深思。真正的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似乎并不害怕将银行国有化,而那些刚刚从苏联式社会制度摆脱出来的东欧国家却认为,自己不是刚刚将银行私有化了吗?他们也许忘记了在他们经济转型的这十几年里,世界经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银行“国有化”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西方各国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专家认为,美国式的“国有化”是一种“国家委托私人管理式”的国有化,并非直接由国家控制银行。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正式委托纽约梅隆银行作为其资金监管人,该银行也将成为美国政府委托管理其入注银行资本的主要代理人之一。

  英国式的银行“国有化”似乎更加彻底。对于掌握了控股地位的政府来讲,不但会参与银行的运作管理,还有其社会责任。英、德政府已公开表示,在新的银行体系中,将严格控制银行高管的收入,并停止发放年终分红和股息,以减少社会的收入差距。

  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银行“国有化”似乎不像英、德那样直接,其特点是在银行濒临破产时才由国家出手相救,但国家的股权不具有投票权,待银行好转的情况下国家将已获利的股票卖出,退出银行。

  不论各国采用何种方式将银行“国有化”,其目的只有一个:拯救国家的金融和经济体系。

  

(责任编辑:黄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