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决定自今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本月以来第二次下调贷款利率,为多年来所罕见。而就在近几日,国际经济界还在呼吁全球央行联手降息,没想到中国央行已率先启动降息机制。它意味着,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国不仅在千方百计保持本国经济增长,而且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投入了这场堪称全人类的反恐(慌)反危(机)大合唱。
近期以来,我国宏观政策出台的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降低金融机构准备金率,适度放松银根;降息、提高出口退税率,为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实施房贷新政,为危难中的楼市注入活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等等,货币、税收、财政等宏观调控政策,一应俱全。而且,对外部市场反应之快,也超乎人们预期。上半年,各种政策还紧紧围绕“双防”(防通胀、防过热),年中则转向“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近期,虽面临通胀反复之忧,但政策主基调,已变调为:首要任务———保增长。
面对眼前的全球金融海啸,世界都对中国寄予着厚望,人们希望中国承担一个大国的“世界责任”,甚至有经济学家鼓噪中国应乘机扩张“抄底华尔街”。但中国高层向世界透出的信息,始终是低调的。虽然国家领导一再表态,愿与各国一道抵御金融海啸,但主战场始终在国内,要“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对此,有人不理解,以为中国可能与良机失之交臂。事实上,中国高层的政策取向,不是刻意低调,更非只顾一己之私利,而是审时度势后实事求是的明智选择。中国经济早已融入全球循环体系,中国不仅是出口大国,更是进口大国。“中国人买啥啥涨”成为近年国际市场的一大景观。所以,中国的需求如何,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的兴衰和经济大势走向。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又使得中国在发展中亟待解决诸多深层次矛盾,虽然我国手握近2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但囿于金融人才匮乏,在现阶段也不宜到国外“开疆拓土”。
作为全球经济两大引擎,如今美国熄火了,中国不能再有任何闪失,这几乎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祈祷。但中国经济已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客观地讲,调整亦属正常。可在当下节骨眼上,中国经济稍有减速,国外都紧张,这绝非危言耸听。所以,针对第三季度GDP增长速度放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调控举措,尤其是一月内两次降息,是明显的刺激经济的信号。可以预料,如果增速下滑局面仍不能扭转,将会出台进一步的降息及相关举措。(阅尽)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