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风暴肆虐 全球政府联合大救市 > 次贷危机重伤全球

理财产品被疑欺诈 渣打回应刺痛投资者

  “你们事先就应认清风险” 渣打刺痛投资者

  投资者称渣打银行的回复是推卸责任,要求渣打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投资者质疑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涉嫌欺诈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此前几日,渣打银行公关负责人表示,渣打银行个人银行总裁叶杨诗明将通过《每日经济新闻》给众多“苦主”的质疑予以回复。

昨日下午,叶杨诗明将回复发送到记者邮箱。

  但是,多位“苦主”对该回复表示“不满意”,称渣打银行推卸责任,将责任归咎于金融危机和国内投资者的心态不成熟。有“苦主”甚至要求,渣打银行必须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并建议成立“苦主”联盟,共同维权。

  质疑违规销售境外基金

  渣打回复:未代销境外基金

  “ 我行于去年11月起提供的‘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全球基金精选系列产品,是投资于境外基金的代客理财计划,并不是代销境外基金。本代客理财计划投资于境外基金产品,所投资的基金产品均为与中国银监会签订过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所批准,登记或认可的公募基金。我行是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的发行人,对理财计划的成立,暂停及停止运转拥有最终解释权。”

  “苦主”反驳:渣打不打自招

  “‘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全球基金精选系列产品,不是代销境外基金,而是卖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都是境外基金产品,还有比这句话更符合 ‘以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的意思吗?这无异于不打自招。”

  质疑瞒报风险误导客户

  渣打回复:投资者教育一直在做

  “ 收益与风险相匹配是投资理财最基本的认知,我行亦一直致力于相关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当仔细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在渣打中国,每个客户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前都必须进行‘适应性测试’,检验其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回报等项目是否符合该项投资。我们也希望客户能借助进行相关测试的机会,更好地认清自己的理财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苦主”反驳:某些步骤走形式

  “事实证明,渣打银行‘适应性测试’只是走形式,因为如实测试可能有很多人根本承受不了高风险产品。有些投资者根本没有经过测试,只是由理财经理填写了一些数据;有的理财经理告诉客户只是走个形式,故意淡化它应有的作用;还有的(理财经理)甚至告诉投资者只是做个游戏,误导投资者。”

  “对理财经理夸大收益、隐瞒风险、误导投资高风险产品等问题,是销售过程中投资者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比如,在人民币对美元已明显升值时,不提示风险,还误导客户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购买产品。本身客户购买的就是高风险产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风险,致使投资者损失扩大。”

  质疑产品设计过于复杂

  渣打回复:有一个学习过程

  “ 理财产品在中国市场真正的兴起也是从近几年开始的,所以对中国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来说,都需要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这几年来,我行亦不断学习摸索,使我们的服务、流程、产品更适合中国投资者。这次的金融市场波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它有机会让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一起对自身的运营有一个反省,而中国的投资者能够有机会来真正认识到投资理财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相应的风险。”

  “苦主”反驳:受骗者不乏律师

  “ 看不看得懂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给客户看!认购境外基金时,渣打只提供了8页认购书中列有境外基金清单和签名栏的那一页,当天提供的只是认购书的第7页和其他无关紧要的几份协议的复印件。认购书的第1~6页、第8页是数日后经过渣打银行与第7页拼凑后,才派人送给我的。送到以后我们才发现一些问题。”

  “至于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受骗上当者中不乏律师,这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质疑理财产品“有毒”

  渣打回复:不认同“有毒”一说

  “ 对于‘有毒’理财产品的观点,我行亦不认同。QDII开立的本意,是为了帮助国内投资者有更多渠道有效地进行分散投资。基本投资学原理揭示,分散投资,尤其是在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内分散投资,是减少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不可否认,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而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很大程度影响了近期QDII投资者的收益,但我们仍然认为,从长期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最大程度地分散化投资,对客户的长期投资收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损益,而否认经过长期历史经验验证的有效的投资理念。”

  “苦主”反驳:不是毒产品是什么

  “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3月就爆发了,同时,央视也曾请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做过节目,称当地华人早就意识到这种危机。但渣打具有150年环球投资经验,不可能事先一点都没有察觉。”

  “我购买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是在2007年7月,这一产品居然是投资美国的基建股票,并且是受次贷危机影响最大的股票,致使我一买入即被套,产品从开始到现在运行了近一年半(6个月记一次收益)一直都是零收益。这不是有毒产品这是什么?”

  质疑信息披露不充分

  渣打回复:定期披露风险状况

  “ 现在许多投资者反映银行对理财产品信息不充分的情况,存在销售误导之嫌。对这种质疑,我行再次表示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原则和银监会的要求一致,首先,我行发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必须符合中国银监会的相关风险管理规定。在发售产品时,需向投资者全面详细告知投资计划,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由投资者自主选择。并且(我行)定期向投资者披露投资状况、投资表现、风险状况等信息。”

  “苦主”反驳:信息极不透明

  “我6月买的两款不保本产品,在产品说明书和申购书中,并没有说明它是一款高风险产品。而在10月22日寄来的产品表现说明中,用醒目的黑体字变成了: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前后风险提示出现显著不同,事后才提示相关风险。”

  “渣打很少主动告知投资者产品提前赎回比例,客户询问时也不及时告知,以各种借口阻挠提前赎回,因为赎回资金转出银行可能会影响理财经理的业绩。”

  “ 渣打对产品的操作极不透明。比如QDII200710这款产品挂钩4个指数和1个亚洲新兴市场基金,其中的中国龙指数仅占15%的比重,还包含一个相对来讲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我不明白的是,A股在全世界公认跌幅第一,最大跌幅将近70%,可是QDII200710在封闭期就跌了近40%,之后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近80%,比购买股票和基金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产品说明中宣传的简直有天壤之别!这期间没有任何人向投资者解释和说明,强烈要求渣打银行给出让人信服的说明。”

  质疑明知亏损还要销售

  渣打回复:决定的核心是客户

  “‘推出注定要亏损的产品’等说法是不成立的。任何投资都具有其独特的收益计算方式及相应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我行也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位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潜在回报要求,我行亦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但最终如何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决定的核心仍然是客户自己。从银行角度来说,我们借助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并运用一些先进的系统和方法来帮助客户作出决定。”

  “苦主”反驳:银行应为产品担责

  “渣打有意把它自己的理财告败归咎于投资者心理不成熟、投资经验缺失等,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什么投资者在股市投资失败,却没有纷纷投诉证券公司?”

  “ 普通投资者正是冲着银行的理财专家身份,才把钱交给银行理财。风险可以有,但银行应有义务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代客理财,却发生那么多让投资者的财富损失五至八成的事件。如果产品不能对抗金融风险,那么银行也要担责。为什么付出巨大代价的总是投资者,而银行却毫发未损?发生巨额亏损,手续费照收不误,这是银行专业水准、商业道德低下的表现。银行有意设计‘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理财产品,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正是投资者不服的症结所在。”  

  记者手记

  迟到的回复

  10月29日以来,《每日经济新闻》连续报道了投资者质疑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涉嫌欺诈一事,比如《买渣打理财产品三个月亏300万》(10月29日)、《客户资金根本没动?渣打再陷“账户门”》(10月30日)、《又一客户诉苦:我买渣打理财产品遇到欺诈了》(10月31日)、《“有毒”理财产品遭遇全球索赔》(11月4日)、《“苦主”质疑渣打顶风作案卖“有毒”理财产品》(11月5日),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众多渣打“苦主”纷纷通过电话、E- mail或直接登门拜访等方式,向本报反映自己的遭遇。

  截至昨日,渣打“苦主”已涉及北京、天津、成都、上海等国内城市,甚至一些身在东京、法兰克福等地的境外投资者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渣打银行的“欺诈”及违规销售行为。

  从报道之初,本报便与渣打银行有关方面接触,希望通过沟通,由该行对投资者的质疑予以回复和解释,但沟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11 月5日(即上周三),渣打银行公关负责人对本报表示,希望通过《每日经济新闻》向众多渣打“苦主”进行解释。第二天,本报便将渣打“苦主”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发送给渣打银行。该行公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渣打银行高层将前往北京,与银监会相关领导协商,因此,周五前无法接受本报采访,希望采访安排在本周一;11月7日(上周五),记者收到来自该公关负责人的电子邮件,再次表示该行高层周一因排满了会议而无法接受本报采访,但将给出书面答复。

  昨日下午,记者终于收到来自渣打银行高层的电子邮件回复。  

  同步播报

  香港雷曼“苦主”举行烛光集会

  9日晚,近千名雷曼“苦主”在香港发起烛光晚会,要求出售雷曼迷你债券的银行赔偿损失,同时,“苦主”也请求相关部门运用《权力及特权法》,成立委员会彻查雷曼迷你债券事件。据悉,在烛光晚会举办当日,又有5名雷曼“苦主”与银行达成和解,其中一位80余岁的高龄 “苦主”更是拿到全额赔偿。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该局共收到15171宗涉及雷曼兄弟相关产品的投诉。其中,96件投诉个案已转交至证监会调查,698件投诉已正式立案调查,3104件投诉个案正在进一步收集资料。

  但截至昨日,获得赔偿的雷曼“苦主”仍是极少数。近千名雷曼“苦主”举行烛光晚会,也是希望尽快向银行追讨赔偿,并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查清银行是否在销售雷曼迷你债券中存在违规行为。

  由于渣打银行(香港)亦卷入雷曼“苦主”纠纷,渣打银行(香港)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丕正表示,该行已作内部检讨,并称,如果在个案上有出错或漏洞,该行会负责任并做出适当赔偿。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叶杨诗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