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农民工陈志伟来说,今年算是过了一个“穷年”。去年底,已经有8年工作经验的他丢掉了在浙江嘉善一家木厂的工作岗位,返回家乡眉山市仁寿县满井镇。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我)一个月有近2000元收入,但今年经济不景气,我们这些没什么技术的人首先就受到冲击,一个月收入减到了800元,连开销都不够,只好回家,”陈志伟无奈地说,“春节后看来工作也不好找。
”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下降、出口订单减少,中国已有数千万农民工像陈志伟一样,从东南沿海陷入困局的工厂失业后回到乡村。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变化将影响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放大刺激农村消费面临的难题。
根据中国官方2日宣布的数据,截至春节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000万,占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5.3%。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多达2000万的失业农民工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其严重性不应被低估。
“农民工收入占农村收入比例非常大,大量农民工失去岗位对农村收入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农村需求也会随之下降,”汤敏说。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中,工资性收入约占中国农民纯收入的4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说,农民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会相当明显,因为中国农民消费相对于收入的弹性高。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的部分中约70%会用于消费,高于城市居民的50%多。当农民收入下降时,在消费上的反映也会比城市居民大。”他说。
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同比增长8%,略低于2007年的9.5%,但仍高于此前三年6%-7%的增速。
据商务部统计,去年11月,中国农村消费实际同比增速首次超过城市,比城市快1.0个百分点,达18.3%。
温铁军认为,之前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是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的,随着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陷入危机,农民工失业会对农民增收速度和农村消费产生不利影响,但“金融危机是否会导致农民收入下降还有待观察”。
他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收入出现过两次下降,持续三至四年,分别是由于“价格闯关”和亚洲金融危机造成
农产品需求减少,而这一次是全球性的经济打击导致非农就业收入受到影响,“从历史经验看,现在的情况比较严重”。
为抵消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削弱,中国决策层试图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占全国人口55%的农村成为其着力点。本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面对农民工失业潮的挑战,这份文件要求鼓励企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支持。春节期间,四川、广东、上海等地方政府已经纷纷采取此类措施。
汤敏表示,中国的企业和厂商大量依赖出口,还没有很好地开拓农村市场,应该针对农村需求销售产品,做一些适销对路的改动,并增加在农村的维修点。“不能低估农村消费的潜力,中国未来以农村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是大趋势。”
2月1日,一项政府直接补贴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家电以刺激农村消费的方案——“家电下乡”开始推广至全国。中央一号文件同时提出,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
汤敏认为,要从长效机制上促进农村消费,一要加速推进城市化,让大量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人;二要稳步提高粮价等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三要提高农村福利,减少农民支出负担。
温铁军说:“中国农民增收和消费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的产业资本已经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排斥劳动,是无法逆转的规律。要减缓这个过程中农民收入的下降,还是要加大三农投入。”
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尽管达到8%,但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的实际增速,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继续扩大。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2008年,中央财政预计用于“三农”的支出为5955.5亿元,增长37.9%。今年国家对农民的补贴预计从去年的1029亿元增至1200亿元左右。
“这一水平对于庞大的农业人口比例来说,仍然有很大余地。”温铁军说。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