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 企业招工难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为610万人,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处于待业状态。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虽然全国有庞大的待就业队伍,但要招聘到可以满足企业好用标准的人才并不容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到底是高校扩招导致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发展不对称,还是目前学历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与用人单位不吻合造成就业市场供需脱节。
这种状况在太阳能行业尤其严重。太阳能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共有6000余家各类太阳能生产厂家,年推广量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量的76%,目前太阳能行业从业人员多达数十万人,每年至少还有近二十万的人才缺口!可是庞大的待就业人群,却不能提供一位经过太阳能专业技术教育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除皇明集团正在运作的“三院一中心”外,全国甚至没有一个高校院系从事相关教学,国家本科教育目录里面没有相关专业,其他大专高职类学校更不具备这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力。
变招聘为招生:打造“三院一中心” 建立人才蓄水池
据了解,起初皇明集团每年招聘数百名大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没有经过太阳能专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技术等教育,同时对团队文化融入不到位、心态浮躁不扎实、对选择太阳能事业作为终身职业不坚定等各种因素,造成流失率居高不下,给企业的岗前、岗中再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迫于无奈,皇明集团从自身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变招聘为招生的策略,打造自己的“黄埔军校”, 通过建设完善的职专、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函授点等,建立人才的蓄水池,为自己和行业输送太阳能专业人才,用好用的人才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皇明集团现拥有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三院一中心” (含皇明商学院、皇明工程技术学院、皇明职业中专和集团教育培训中心),现在校学生9000多人,包括皇明商学院6000名企业学员、皇明工程技术学院大、中专学生、合作办学高校皇明班学生等3000余人。在读的销售店长及专业的销售员1500人,节能建筑设计师500余人,技术研发设计师500余人。目前集团投入极大资金支持,完善各类基础学科与实践教学设施,另有7个生产厂、上万个专营店的实训基地等。
办学力量:强大的师资力量、高额奖助学金、教学实践基地完备
“三院一中心”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包括世界镀膜科学家章启初博士,中科院皇明研究院王志峰博士,美国节能建筑之父道格拉斯先生,2008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京都议定书》起草人科尼斯•布罗克先生,北京好瑞思建筑节能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巴特,2008年奥组委绿色建筑顾问、北京好瑞思建筑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洪起先生,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黄鸣先生,以及承担国家863项目的徐志斌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等专、兼职教师200余人。同时还与国内7所大学合作开办深度合作的本科学历皇明班,与优秀高职类院校合作培养中层管理人员,与优秀高校合作设立硕士研究生教学点等。其中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在研发、教育方面已经展开深入的合作。
皇明集团在三院一中心的学生中设立高额奖助学金和董事长、院长助学金,给每一个热爱太阳能事业的优秀学生求学成才提供机会和资金的帮助。
在与高等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在原高校相关近似专业中抽调意向学生组建皇明班,将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增加或替换成太阳能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素养教育课程。配合实地参观实习,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由企业高工进行设置、指导和考核评估,培养有强烈企业文化认同感的理论与专业技能扎实的后备力量。企业自办工程技术学院设有大专、中专部,通过三年实践教育,培养高等技师,课程设置以实践与实用理论学习为主要培养手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培养符合“企业好用”标准的优秀员工。
企业社会责任:为社会扩大内需和提供高等教育借鉴模板
皇明集团相关领导认为,作为企业必须主动参与,与优秀高校共同深入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所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要和优秀的高校一起共同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皇明变招聘为招生,开创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学生进行产教结合,缩短上岗前的企业再教育时间,也为全社会就“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的模板。皇明“三院一中心”的建设对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对节能减排、行业人才培养和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效补充指导意义。
2009年皇明集团已经面向全国发动在科研、营销、服务终端再到制造、物流等各个环节开展全面颠覆式“扩军”——约有3万人将成为皇明的新员工。大量人才需求在满足战略需要的同时,也从根本上为扩大内需做贡献。
效果显著:“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不断培养人、成就人同时,为集团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皇明集团每年投入在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上很多个亿。实际上很值得,人才培养是在所有的投资当中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尤其是培养对可再生能源、对太阳能有热情、有激情、有向往的一批人,做了皇明的学生跟一般的学生完全不一样。皇明集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回报,现在从集团高层到生产车间的排头兵,基本都是皇明自主培养的人才。高层管理者的85%、中层管理者的55%,都是从公司基层逐步成长起来的优秀员工,他们在生产时间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不仅有扎实的理论、技术、业务功底,而且对集团有深厚的感情,是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强大的凝聚力量,这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徐志斌是江苏靖江人,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1996年加入皇明,师傅传授专业技能,公司定期举办企业文化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在集团的培养下,他从一名车间技术员,到副科长,到科长,再到集团技术研发部高级部长,完全是在皇明磨砺,成长起来的。
杨中兴1995年入厂,在工作中有师傅教,在工作之余参加集团的相关培训,从工人到组长,从组长到班长,从班长到主任,从主任到科长,从科长再到厂长,后被调到销售部门培养锻炼,现成为ECS热水器事业部部长,在一个“不唯学历,重能力”的企业,杨中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皇明的人才队伍中,有很多自己培养起来的土生土长的“陆地兵”。像徐志斌、杨中兴这样皇明自己培育起来的员工干部,可谓不胜枚举,皇明集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不断培养人、成就人同时,为集团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发展规划:推广“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筹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大学
近日,皇明集团“三院一中心”建设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中国太阳谷皇明日月坛大厦举行。来自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教育专家等嘉宾对皇明集团“三大学院”办学模式进行了研讨,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可再生能源以及企业、社会培养各类急需的人才。
同时,皇明集团加紧筹办建设中国可再生能源大学,预计年培养专业的研发人员2万余人。09年新的可再生能源大学已经完成规划并正式投入建设,一期工程占地500余亩,包括80000平米的教学行政楼,容纳5000人的报告厅,室内体育馆,标准体育场,高尔夫球场,20000平米的实训楼,专业拓展训练基地,20000平米的教工专用宿舍,6栋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医院,商业中心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