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德州大亨斯坦福金融诈骗丑闻的余波已经扩散到了其他国家,安提瓜和多个南美国家发生银行挤兑,美国的畸形金融创新要全球来买单,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金融救市计划难以破解畸形金融创新引发的系列问题。
金融体系断了哪根弦?
自从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之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就不断受到公众的质疑,美国接二连三的金融骗局加深了人们的猜疑。麦道夫、斯坦福等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全球金融道德体系崩溃。
2月17日,美国证券委员会指控斯坦福,涉嫌在销售总价值92亿美元有价证券的时候,歪曲证券的安全性,作出不切实际的高回报承诺。斯坦福现年58岁,是美国金融界的显赫人物。根据去年《福布斯》杂志统计,斯坦福身家达到22亿美元,在全美富豪榜排名第205位。
这些巨鳄大骗也只有“在美国史上最大的资产泡沫破裂,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急剧下跌的资产价格和急速收缩的流动性使得资金链断裂时,其金融骗局才失去赖以维系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雷薇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雷薇认为,在资产泡沫膨胀阶段,无论是普通投资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还是风控严密的金融机构,其投资的狂热是完全非理性的,即使是设计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在这种狂热下也都变得不堪一击。
斯坦福国际银行在2000年曾对外宣称某金融产品的回报率高达18.04%,实际上这一年,该产品亏损了7.5%。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斯坦福也宣称他旗下的公司仅亏损1.3%。其在支付高利息的同时,还保证其存单跟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的账户一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
麦道夫与斯坦福正是利用了人们对追求高额回报的贪婪和对风险的漠视,不断募集新的资金,“拆东墙补西墙”,使得骗局得以维系。
此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主任吕随启向本报记者表示,“信息非对称分布在金融行业最严重,金融委托代理过于严重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传统的商品顾客可以试用,而无形的金融服务,消费者无法确定质量。”
而且上世纪80年代,全球性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其核心理念是“使金融产业在公开竞争中受益,并使政府干预降到最小限度”。
但“金融骗局将进一步加深美国的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如果说麦道夫案让全世界对华尔街金融模式失去了信心,那么斯坦福案暴露所引发的南美各国银行挤兑现象更是让人们对全球离岸金融以及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开始担忧。”雷薇说。
“问题在于这些人掌握了金融体系命脉,绑架了金融体系,政府又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打击。虽然他们非法占有超额利润,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绑架了实体经济,而且已经不可分割,使得政府在司法追查和救市时十分困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何平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救市需对症下药
雷薇认为,“当前各国政府主要通过注资金融机构、收购不良资产以及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等措施来提升市场信心,但这只能治标不治本。金融市场信用基础的恢复是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的,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在监管制度上的改革和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应是恢复市场信心的关键。”
而且,“本次金融危机和危机中暴露的金融骗局,都充分反映出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现有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无法适应和应对的,暴露出了许多监管漏洞、监管盲点,对现有的监管理念也提出了严峻挑战。”雷薇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