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公布2010财政年度预算新华社图
奥巴马向国会提交3.55万亿美元的2010财年预算案
为了将美国拖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总统奥巴马26日提出了上任后的第一份预算案,规模高达3.55万亿美元。
根据这份“豪赌”的2010财年预算案,奥巴马将加大在经济刺激和医疗等方面的开支,比如增加至少2500亿美元用于金融业援助;加大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和企业加税,并计划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年获取数千亿美元的碳排放许可收入。
不过,如此宏伟的开支也将使得美国2009年的预算赤字达到1.75万亿美元,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一些悲观人士认为,如此庞大的预算案可能令美国在走出金融危机之后,又深深陷入“财政海啸”。
财赤:明年占GDP比重达12.3
%根据奥巴马周四向国会提交的初步预算案,受大规模经济刺激和金融救援措施推动,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本年度将达到1.75万亿美元,较去年创下的4550亿美元历史新高超出近300%。以此计算,今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高达12.3%,为1945年以来最高水平。二战曾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占到GDP的21.5%。
未来两年,美国的财赤也将保持在1万亿美元左右。奥巴马在预算案中称,政府计划到2013年将赤字降到5330亿美元,仍占到GDP的约3%。但是,随着“婴儿潮”一代开始领取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福利,届时赤字会开始再度攀升。
这也就意味着,在奥巴马执政的四年期间,巨额赤字将贯穿始终,随之增加的还有政府借款。一些预算专家认为,在美国已经背负10.8万亿美元债务的情况下,这样的前景太可怕了。曾任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的格雷格在预算案发布后警告说,持续的巨额赤字可能“令美国的货币和发债能力面临风险”。
有观点认为,对美国来说长期更大的问题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当社保和医疗保健支出失去控制时,在下一个十年,美国即便成功走出金融海啸,却又不得不面临一场“财政海啸”。
对此,奥巴马当天表示,政府在短期内必须增加负债,以帮助经济摆脱衰退,但从较长期来讲,削减赤字是国家财政政策唯一负责任的态度。在民主党看来,如今赤字中有逾1万亿美元是从布什政府的烂摊子中“继承”来的。
美国下一财政年度将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奥巴马此次提出的只是概要,4月份他还将向国会提交更详细的预算文件,随后国会将开始审议。
开支:金融援助再添2500亿美元
在最新的预算中,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增加对金融业的援助。预算案拨出了一笔2500亿美元的资金以完成奥巴马救助金融市场、稳定银行体系的工作。这笔资金在国会已经批准的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之外,而且金额可能还会增加。布什政府已花掉了上述7000亿美元资金中的一半。
根据预算,白宫可以至少再要求国会拿出7500亿美元来保证银行业的生存。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奥扎格表示,目前没有要求更多资金的计划。但预算草案为白宫索要更多资金留了余地。政府官员强调,还未决定是否向国会正式提出追加金援的要求。
除金融救援外,预算案中还提议大举增加教育经费。作为政府更为广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一部分,高速铁路也将获得每年10亿美元预算,即便奥巴马7870亿美元刺激计划已经包括这方面的资金。
此外,国防部2010年的预算将增加204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按照奥巴马的要求,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2009年剩下时间的预算为755亿美元,明年还需要1300亿美元。原因是奥巴马虽然打算在19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但计划将大部分撤出的部队部署到阿富汗。
节流:年收入超25万须加税
为拓宽政府资金收入,奥巴马也在预算案中提出了一些方案,比如对高收入的家庭和企业加征所得税,以及从控制碳排放中获得收入。
根据预算草案,布什针对最富裕群体的减税计划将于2011年终止,并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和企业增税,以便为扩大医保系统提供资金。一些专家担心,这一条款可能加重小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并带来迫使企业裁员等意想不到的后果。马里兰大学教授莫里奇就公开批评了奥巴马最新提出的税收政策,称这是“为了政治利益在重新挑起阶级冲突”。
奥巴马还提出,在未来10年筹资6340亿美元,作为实施卫生保健体系改革的第一笔资金,改革目标是将卫生保健覆盖面扩大到每一个美国人。这笔钱中的一半将来自向高收入阶层增税。
新预算案中的另一项惹人关注的提议是在限制碳排放方面,后者被奥巴马认为是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奥巴马计划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强迫污染方购买排放许可。经过这些努力,到2020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14%,到2050年将减少83%。碳排放许可将从2012年开始出售,在2019年之前可望收入6460亿美元。政府将从这笔钱中拿出5257亿美元用于奥巴马签署的“劳有所得”家庭税计划,每对有工作的夫妇可以享受800美元税额。剩下的1200亿美元则投入到清洁能源技术上。(记者朱周良)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