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拒批投资项目超千亿
释疑政府工作报告与人大报告减排表述差异:一个是最终数据,一个是当时预测
因存在环境隐患,截至上月底,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对14个投资项目实行了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达到1040亿元。
而在近日,又有3个项目因为上述原因未能通过环境部的审批。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出手要快”以保经济增速的诉求下,地方准备纷纷上马的新投资项目并非一路通行无阻,环评将是大量新项目面临的第一道闸门。
“宁做恶人不做罪人”
“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昨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邀请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上述14个项目涉及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领域。
吴晓青说,自去年底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以来,截至2月底,环保部共受理了环评申请195个,同期批复了246个,涉及的项目总投资是9700多亿元,其中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53个,总投资2800多亿元。
对于“拒批”14个项目的原因,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司长祝兴祥表示,这些项目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符合产业政策,但其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石化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论证不清楚,还需进一步论证。
二是,“比如对钢铁制造项目,国家要控制总产能,上新的钢铁项目必须要核实老的、旧的、小的钢铁项目是不是一并淘汰,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弄清楚,环保部门一般都是暂缓或不批(新项目)。”祝兴祥说。
至于上述14个投资项目的名单,参加新闻发布会的环保部官员均未披露。
对此,祝兴祥解释说:“名单是动态的,比如前段时间又有3个项目没有通过,那么基本上都要重新论证。”
“两高一资”是高压线
如何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又保证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已经成为环保部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不少地区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因此,污染物减排本来就有很大难度。而当前为刺激经济,地方上的“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可能会死灰复燃,因为这些项目从对经济来说“短期见效快”。
吴晓青昨日表示,将对投资项目简化环保审批流程——在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按项目的环境影响大小,实行分类评估、分类审查、分类确定时限,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其过快增长。
“我们已经与地方打了招呼,而且已经反复强调:不能审批或严格控制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项目,是一条红线,也是一条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吴晓青说。
祝兴祥也表示,环保部有一个审批项目的受理大厅,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规划、国家明令淘汰和落后的项目,受理大厅已经不予受理了。
“哪怕是好项目,但如果你当地的环境质量已经不能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已经没有(排放)总量指标了,也一律不批。”吴晓青举例说。
两报告治污成果说法缘何有异
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需要在2010年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
不过,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表示,去年1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从评估情况看,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的完成程度,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而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称,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比2007年排放量下降了4.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5.95%,“这是自2007年污染物总量开始实现‘双下降’之后的又一个好成绩。”
张力军表示,到去年底,全国的COD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6.6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8.95%。可以说,2008年的工作为实现“十一五”的治污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上述两个报告中的表述差异问题,张力军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去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之际,环保部向国务院上报的是预测数据。现在来看,最终的统计数据显示比预测的要理想一些,“比如某个指标数据相差了1.6个百分点。”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