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科技·媒体·电信

合肥五年液晶热恋始末

   4月13日,中国内地首条第六代TFT-LCD生产线在安徽省合肥市新站试验开发区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175亿元人民币,设计月产能为90K/月,计划于2010年第四季度投产。

  这是地处中部的安徽在液晶面板产业上零的突破,也是国务院公布《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后国内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

  4月11日,合肥市政务新区一间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合肥与京东方的五年“液晶热恋”终于开花结果之际,一手促成这桩千里姻缘的合肥市发改委主任王厚亮,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和记者一吐这五年恋情的酸甜苦辣。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掌握液晶面板核心工艺和产品技术的企业,京东方的六代线投资意向甫一出炉,国内多个地方争相“迎娶”——武汉承诺出资65亿元购买京东方定向增发股份,并另筹资30亿元代建生产厂房,厂房可租可转投资;深圳承诺出资12亿美元购买京东方定向增发股份,并另筹30亿元代建生产厂房;成都也提出出资90亿元争取京东方前往建设六代线。

  合肥到底要不要上这个液晶项目?据王厚亮透露,2008年9月11日,包括合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各区县、开发区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内的百余人,参加了一次非常特别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主题只有一个:专题研究合肥液晶面板六代线项目。而结果出人意料地一致:项目不怕大,只要看准了就大胆地做!合肥决意与京东方合作,把液晶面板六代线项目做成。

  京东方“情定合肥”

  《21世纪》:国内多个地方都曾对京东方的六代线项目抛出绣球,但最终京东方为什么没有选择配套产业发达的沿海,也没有选择有着液晶产业基础的成都和上海,而是从科技资源密集的北京一路走来,远嫁合肥?

  王厚亮:2004年初,我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通过调研发现,国内未来对大尺寸TFT-LCD面板需求极大。于是求教于我母校清华大学的师长、国内著名液晶专家、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引见我接触了京东方。

  2008年3月,合肥发改委将京东方液晶六代线项目成功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前期工作项目。同年5月,京东方向合肥提出合作建设TFT-LCD六代线的项目建议书,双方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2008年9月12日,京东方正式与合肥签约。

  《21世纪》:液晶面板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难以预测的产业周期变化,合肥为什么有这个魄力上马这个投资达175亿元的大项目?

  王厚亮:合肥与青岛、顺德并列为全国三大家电基地,在合肥建设液晶面板制造项目,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产业链、优化改造区域经济结构都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海尔和长虹在合肥的450万-500万台彩色电视机产能,康佳在滁州的500万台彩色电视机产能,都将逐步由CRT转为LCD。液晶显示屏占液晶电视成本的70%左右,三家企业液晶显示屏年采购金额500亿-700亿元。

  若合肥建设液晶显示屏生产基地,将加快三家企业向高端液晶电视进军。反之,这些企业有可能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考虑,将现已布局在合肥的电视机生产能力向既有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迁移,对合肥家电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将产生致命冲击。

  此外,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以及汽车电子,也需要上亿片各种尺寸的TFT-LCD液晶显示屏,液晶六代线项目的实施,必将能推动合肥市家电产业和经济的整体扩张。

  《21世纪》:为什么会选择与京东方合作?

  王厚亮: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领域,上广电的核心技术被握在日本NEC手中,昆山龙腾光电的技术班底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京东方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掌握液晶面板核心工艺和产品技术的企业,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获得了液晶显示器的全部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我们相信,只有寻找真正掌握液晶核心技术以及生产线建设运营经验的企业,才能够帮助合肥实现液晶带动家电产业升级的目标。

  合肥的投资细账

  《21世纪》:除了合肥要通过向液晶面板升级留住下游整机企业的因素外,合肥在上马六代线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过该项目是否适合在合肥发展?

  王厚亮:合肥在发展液晶面板产业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是资源和成本优势。液晶项目用电量约为150000KVA,相当于北京全市的1%,需要两座22万KVA变电站不间断供电,或自备电厂;用水量为22500m3/d,相当于北京全市的千分之四。与北京相比,合肥水、电资源丰富,且价格只相当于北京的50%左右,人工成本也仅相当于北京的50%,另外由于靠近三大电视机生产厂,物流成本也比较低。

  二是配套优势。乐凯公司已经在合肥投资生产TFT-LCD用各种薄膜和偏光片,在液晶面板生产成本中约占30%;芯硕半导体的光刻机也可用于液晶显示器制造;合肥市现有的几百家电子元器件企业也可以为项目提供配套。

  三就是你提到的下游客户优势。经与海尔、长虹和康佳等整机厂沟通,他们都迫切希望合肥设立液晶显示屏工厂,以便就近为电视整机配套。

  当然,就劣势来讲,一方面是合肥发展液晶产业落后于现有的国内几大液晶基地,产业链的配套建设还需要提速,产业集群效应还有待增强。另一方面,合肥地处中原,虽然1小时经济圈内已有十大家电巨头落户,但未来产品供应全国乃至亚洲市场,物流配套仍需加强。此外,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虽然众多,但是液晶显示专项人才比较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还有所欠缺。

  《21世纪》:液晶面板是一种产业链长、对GDP拉动效应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有人认为,地方政府争相上马六代线是出于GDP增长的考虑。是这样吗?

  王厚亮:从京东方五代线的实际运行来看,其对当地的投资拉动是1:6,产值拉动是1:4。该项目在合肥开工建设的3-5年里,将另行带动300亿元的工业投资,达产后每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合肥用3-5年打造一个1000亿元的高技术产业,从投资到达产的速度远快于传统产业。

  但是合肥决定上马这条六代线,主要还是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据DisplaySearch的统计,按TFT-LCD面板的面积计算,2007年生产能力约0.846亿平方米,预计到2016年,至少需要2.31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增长1.74倍。

  由于国内产业规模总量还在继续提升,市场需求广阔,利润空间也较大。预计一条TFT-LCD生产线如果正常运行10-15年,整体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好的,同时带来的是社会效益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

  《21世纪》:液晶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政策密集的产业。目前,合肥六代线的资金筹措情况如何?

  王厚亮:资金筹措的确是合肥六代线得以成功上马的关键,经过合肥与京东方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出资比例,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市投融资平台、新站开发区国资公司共同出资,并争取省里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

  可以透露的是,目前175亿元资金已经落实到位,合肥市财政落实了45亿,新站开发区落实15亿,京东方通过定向增发募集30亿,省里“861”计划拨款5000万,其余部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银团贷款。

  此外,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中首个具体落地实施的高世代液晶项目,国家对液晶面板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也会有部分将支持合肥项目。

  避免重蹈上广电覆辙

  《21世纪》:最近上广电资不抵债,市场传言其进入托管程序。这无疑给由地方政府和国企主导发展液晶面板提出了一个挑战。合肥六代线如何从中吸取教训?

  王厚亮:在合肥发展液晶项目上,我们双方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评估、考虑、磨合的,最为主要的是合肥领导班子从上到下一门心思要把液晶搞起来。液晶六代线项目历经五年得以成行,最终因素也是人。

  另外就是之前一再强调的液晶核心技术,上广电就是因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业务发展上摇摆不定。而合肥搞液晶始终把握一条,就是要握有核心技术,之前合肥领导班子也曾问计于京东方是搞六代线还是直接上七代线,京东方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最终评估认为上马六代线在技术、生产及营销的自主掌控上更有把握。

  《21世纪》:有没有考虑到,合肥六代线项目建成时,日韩、台湾地区的面板生产线已经继续向8代、10代等更高世代线升级,而六代线届时可能面临他们的价格战围剿?

  王厚亮:合肥六代线预计明年四季度投产,主力切割19-37英寸液晶面板,届时这部分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将是市场中需求量最大也是价格最有优势的产品。

  同时,仅海尔、长虹、康佳三家彩电巨头,未来3年内在皖形成的液晶电视产能就有1000万-1100万台,合肥六代线量产后与这些下游企业配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此外,日韩、台湾面板企业走向更高世代,其主要产品将优先覆盖高端市场,对中小尺寸面板的直接价格冲击并不会过于明显。加之中国内需市场不断扩大,配合家电下乡、3G通信应用启动,六代线未来适合供应的面板市场很大。

  《21世纪》: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是不是中国发展液晶产业的一个契机,中国如何才能借助这个机会发展成为继日韩、台湾地区之后的全球面板业第三极?

  王厚亮:经济有规律的波动是市场的正常现象,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与行业下行的双重挤压下,必然会产生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格局大调整。

  当前是整个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一个超越和转折的好时机,合肥液晶六代线也是中国政府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电子信息业振兴计划中首个具体落实的项目。不但一举使合肥区域经济地位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液晶产业在新一轮产业上行周期到来之前,抢占了重要的战略位置。

  纵观液晶产业发展,在10年前,中国台湾地区液晶面板厂商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韩国液晶面板不愿扩大产能的机会,逆市而上奠定了与日本、韩国鼎立的局面。如今,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带动下,中国大陆液晶企业绝对有机会复制历史。

  

(责任编辑:林美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厚亮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