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项经济数据密集出台,中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全景正渐渐揭开面纱。国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一些经济指标已经好转,但当前的经济状况更应当用“回暖”而非“复苏”来形容。他们在肯定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实施效果的同时,也预期政府将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而新计划的重点将偏向民生和消费。
慎对经济复苏迹象 国外媒体都注意到,中国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传递出了经济回暖的信号,但是由于尚存在出口下滑等不容乐观的迹象,“我们仍需保持冷静”。
彭博社的文章称,经济出现复苏的种种迹象包括:3月份汽车销量升至创纪录的105万辆,制造业部门出现6个月来的首次扩张,银行新增贷款增加,第一季度房屋投资从前两个月1%的升幅上升至4.1%。不过,文章也援引渣打银行分析师史蒂芬·格林的话说,尽管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但经济是否自当前节点开始加速增长尚不明确。
彭博社指出,受出口大幅下滑影响,即将于16日公布的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放慢至近10年来最低。其调查显示,12位经济学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季度增长率的平均预测值为6.3%,低于此前三个月的6.8%。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预计,中国政府16日将公布一季度GDP增长6%至7%。不过,宣称中国对抗经济增长放缓已取得胜利还为时尚早。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经济学家们之所以对宣布经济出现复苏持谨慎态度,原因之一是中国最近几个月至少出现过一次误判经济形势的情况。中国的钢铁生产商由于过早断定与经济刺激计划相关的订单会源源而至,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纷纷开始增加产量,从而推高了钢铁价格和运费水平。但他们期待中的滚滚订单却并未如期到来,因此从2月份起大部分钢铁产品的价格又开始回落。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