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央行发布了最新金融运行数据,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量再度引发各界关注。数据显示,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55万亿元,同比增长29.72%,增幅比上年末高10.9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06个百分点。
4月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918亿元,同比多增1229亿元。
毫无疑问,“5918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增量”结束了近几个月来人民币贷款近乎“爆炸式”的增长态势。自从去年11月份信贷数据开始回暖以来,短短几个月内,新增人民币贷款量从4769亿元、7718亿元不断跃升,并在今年一季度连续突破1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918亿元,与一季度各月的数据,尤其是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1.89万亿元的增量相比,确实降幅不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对本报记者表示,“人民币贷款增量减少5918亿元属于合理回归。”
“总体来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符合此前市场的预期。”采访中,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他进一步表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减少幅度令人关注,与3月份信贷增量高达1.89万亿元密切相关。受今年一季度银行利差收缩影响,为了保持业绩不大幅下滑,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放贷款弥补其不利影响,所以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就增加了1.89万亿元,其中不排除将一部分4月的贷款提前放出。其次,一些中央项目的启动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与前3个月数量相比,4月增量减少也在情理之中。再次,3月份央行采取了微调措施,适度回笼资金,这使得市场利率水平有所回升,票据融资增量也因此萎缩,尽管与3月票据融资20%的增速基本持平,但是在总量上已经从3月的3700亿元左右降至目前的1257亿元,这也是4月贷款增量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信贷的量和结构来看,4月份的信贷情况很不错。”郑超愚表示。的确,尽管贷款增量减少,但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55万亿元,同比增长29.72%,增幅比上年末高10.99个百分点。“这个增幅还是非常高的。”连平认为,“从信贷运行规律和季节性变化来看,经历了第一季度后,一般4月份贷款增速都会较低,但此次同比增长达29.72%,这一较高的增幅说明目前经济的活跃度比较高,信贷投放资金量仍很充裕,这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专家还总结了4月份贷款结构上呈现出的好现象。首先是票据融资增幅基本与上月持平,保持在20%左右;其次是个人贷款增长较快,居民户贷款增加1472亿元,同比多增739亿元。连平表示,个人贷款主要以房地产按揭为主,这一方面说明房地产市场有转暖的迹象,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开始注重对个人信贷的发放,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企业和大项目。
与此同时,此次发布的金融数据也显示,4月份货币供应量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这对未来经济运行将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今后几个月的信贷增量,连平认为,随着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不断投入以及企业实际需求量的逐步回升,贷款增量还将保持较高水平,但“忽高忽低、大起大落”的现象不太可能出现。
采访中,专家提示,要一如既往地关注信贷风险问题。毕竟,5918亿元不是小数字,而1-4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已达5.17万亿元。对此,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风险防范意识不可松懈。一方面,从金融机构角度看,面对现在银行信贷资金增长比较快、投放比较集中的情况,银行应注重信贷风险防范,优化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优化实现信贷总量的合理稳定增长,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增强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