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平安深发展合并,如何成真?

2009年06月10日06: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8日中国平安在上证所、港交所,深发展在深交所,同时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公司股票自6月8日起停牌。市场纷纷猜测这不是巧合,而是平安收购深发展进入到了倒计时。

  不过我认为,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中,中国平安要做成这件事还是有难度的。

  虽然为配合WTO而在2004年修改了《商业银行法》,但该法还是有种种限制,使得上市金融公司通过市场交易整合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这不仅考验平安的财技,更要看管理层对这件事的态度。

  否则恐怕平安只能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或是实际控制人,但两个公司还是彼此独立的公司。平安在成为控制人后,可以对深发展的经营实施重大影响,但从财务和权限上讲,主要还是享受投资权益,连合并报表都未必现实。如此一来,则双方不能形成一加一等于二的混业,就更谈不上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了。

  这样的话还会产生平安作为大股东,其旗下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同业竞争的问题。这就需要平安表态放弃同业竞争——要么把平安银行以某种方式注入到深发展中去,要么放弃平安银行。但这对雄心勃勃的平安来说,几乎都不理想。

  而假如管理层能批准实质性的交易,两家机构完全合并,中国A股上市的金融机构就多了一家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公司。按今年一季度两家公司公布的资产总额——平安7500亿元、深发展5200亿元,双方合并后合计资产规模将达1.27万亿元,将在已经上市的11家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金融机构中排名第八位。从银行业务来说,则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相加也有6670亿元,接近华夏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上市银行中可排名第十位。所以无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是单纯就银行业来说,合并对平安和深发展都意味着很大的提升。

  我觉得,除了双方企业文化和人员安排的整合外,唯一的重大矛盾或者会是:银行服务用哪个品牌?毕竟平安和深发展都是资深市场品牌。但这也有前例可循。上世纪90年代,瑞士信贷合并美国第一波士顿时,有段时间就称:“瑞信第一波士顿”。

  平安是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立志于以保险为核心,发展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期货等多元金融业务。本次交易可以视为其在海外发展失利后,在国内的发力。

  市场猜测最合理的路径是,平安会接手新桥即将退出的股份,这样斥资百亿元即可。按深发展6月8日20元的收盘价计算,当前新桥持有的5.20亿股市值为104.08亿元,加上子公司平安人寿在二级市场中持有的4.8%,平安持有深发展的股权比例可达6.61亿股,或21.00%。这个比例已是鹤立鸡群的大股东了。因为现在深发展股权结构高度分散,按其一季报,除新桥以外的唯一上榜法人股东深圳中电投资仅持有其2.81%股份。

  所以对于中国平安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层接不接受这个由保险业进入银行业的收购。

  因为这关系到全国范围有了一家可以实施保险和银行业互补的全方位的机构,它是混业的,而且是由保险业主导。这一下子涉及到太多的最高层面管理机构,几乎把“一行三会”都惊动了,是否能够如平安所愿达成,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阿西,上海投资者)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