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众专家激辩经济增长
发电量与工业增速背离再引争议
我国信贷增长经历4月的小低谷后,5月已回归缓慢平稳的增长轨道。工业增长、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消费增长频频报喜。然而进出口贸易、名义消费、CPI和PPI、财政收入、发电量、工业利润等却呈现硬币的另一面。
专家称实际工业增速可能低于5%
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当日即被指“经济已强烈反弹”。但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对此持相反意见,认为剔除地方数据“水分”后,工业增速可能低于5%。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用电量指标回升缓慢,而工业增速却恢复迅速,此事令人生疑。“我认为现在工业速度只有5%。用电量增速环比只恢复0.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工业增速却恢复太多?”他表示,在萧条时期,地方政府往往用统计数据做贡献,虚报真正的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5月发电量增速是-3.55%,虽然统计局说经济增长和电力数据会有偏离,但通常发电量是负零点几时,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差异不大。中国的差距却达10个百分点,世界上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内地的实际工业增速还需再往下压,可能还不到5%”。
此外,对于超过6000亿元的5月新增信贷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称,内地投资从数字上看很高,但在实体领域却似乎不高。“目前我们的银行贷款放下去,贷到企业就被计入投资数据,但企业是不是用于购买或实际投资,在统计上还照顾不到。”
很难指望外需带动复苏
在谈到全球及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时,多数专家都持短期不乐观论调。
李扬认为,全球经济可能面临长达5年的衰退期,中国复苏速度会快一些,但在未找到新增长点之前,经济掉头向上仍存在困难,整个恢复过程将呈“W”形。
“中国很难指望全球复苏带动外需回升,5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美国是负债经济,如果没有金融繁荣,居民就不会消费。”王建对此抱以更悲观的态度。
具体到中国本身的经济回暖,袁钢明认为,中国经济下滑和上升的力量仍在交叉拉锯,且下滑的力量要超过回升的力量,悲观预测下滑期将持续两年。
建议资本市场改革带动增长
如果外需无法救国内经济于水火,那么出路在哪里?专家提出,该是进一步“促改革”的时候了。
李扬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两大问题,一是保增长,二是深化改革,不能为保增长而放松经济标准,尤其不能放弃改革方向。他认为,当前私人资本仍在观望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因此,下一步应以要素价格和资本市场改革带动增长。
王建则强调,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的“投资高、工业低”现象和以往非常不一样,需引起各方重视。“去库存化”可能仍未完全结束,大量的信贷资金用于加快原有项目建设,会加剧产能过剩。如果不启动长期结构调整作为解决经济困境的出路,中国经济将走出W形甚至是L形。
“保增长易,但调结构难。”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指出,危机是非常好的调整时机,但当前的一些政策口号在导向上还存在问题。目前“不减薪、不裁员、不关门”,实质上是与调结构相违背。当前需以改革和调整促增长,应进一步放开价格和金融、土地管制尺度。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也认为,4万亿政府投资的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60%-70%投向中西部,这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违背比较优势产业结构的趋势,再加上又是政府主导投资,可能会强化扭曲的结构。商报记者 黄竞仪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