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政府应减税让利鼓励个人消费

2009年06月15日11: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本报记者 方胜 段俊

  罗伯特·巴罗(Robert·J·Barro)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197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保罗·沃伯格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担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等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巴罗被推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会预算局孼/TD>

  巴罗教授是当今世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诸多领域,被世界经济学界公认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近日,罗伯特·巴罗教授在深圳大学发表题为《股市崩盘和经济大萧条》的学术报告,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对经济萧条不能掉以轻心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金融危机会不会带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巴罗认为,对金融市场以及股市的观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整个GDP,以及实体经济变量的变化,也就是说,从股市崩盘可以预测经济萧条的可能性。

  他强调,2008年至今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发生的股市崩盘,为人们对经济萧条的担心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根据他的研究,2008年美国股市的跌幅高达40%,(尽管今年3月份之后股市反弹,但现在也只回到去年底水平)从理论上讲,出现“经济萧条”的概率大约为30%。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个数值还是相当高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今年3月以来,各国股市都出现了不俗表现,似乎有回暖的迹象。中国股市回升了近70%,各国也有经济复苏的迹象,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但是巴罗却持相对悲观的看法。

  这些并不代表走出熊市,巴罗认为,可能只是因为人们对于美国经济有了较为乐观的预期,而之前人们悲观的时间实在太长。这种乐观情绪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指的回升,反映在大宗商品价格上,就是石油期货等商品价格的回暖。

  巴罗认为,目前市场对未来经济的看法过于乐观,其实美国经济仍有再次出现下挫的可能性,甚至出现比之前经济下滑更糟糕的经济衰退。

  而且从长期来看,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由于政府支出规模越来越大,未来税收可能上升,再加上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巴罗认为,目前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出现的乐观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股市崩盘和经济萧条联系密切

  巴罗对形势的分析,根据来自他对股市崩盘和经济萧条相互联系的研究。

  长期以来的观察让人们发现,股市崩盘不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萧条,但是显然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四次股市崩盘,前两次伴随着经济萧条,后两次没有。(具体请看附图)

  为了研究股市崩盘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关系,巴罗及其研究团队搜集了25个国家和地区多达195次的股市崩盘和84次经济萧条的长期数据。这25个国家中,包括像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这样的经合组织成员国,也包括秘鲁、印度、哥伦比亚、智利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他将股市崩盘定义为股指至少下跌25%,而经济萧条则定义为宏观经济收缩至少10%。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股市崩盘和经济萧条数据中,有58次两者呈现时间上的对应关系。除去美国的数据之外,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产生了股市崩盘伴随经济萧条的现象。在这58个案例中,45%与战争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就特别显著。

  一般来说,在股市崩盘的情况下,经济发生轻微萧条(宏观经济下降至少10%)和严重萧条(宏观经济下降至少25%)的概率分别是30%和11%。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这些概率较低,但仍然现实存在,分别是20%的轻微萧条和3%的严重萧条发生概率。

  相反地,在没有战争时,轻微的经济萧条,有64%都伴随股市崩盘,而严重的经济萧条,则有83%都伴随着股市崩盘。巴罗研究发现,轻微萧条伴随股市崩盘的概率是69%,严重萧条伴随股市崩盘的概率是91%。也就是说,严重的经济萧条,几乎一定伴随着股市崩盘。

  最好的办法是减税,但未来可能不得不加税

  为了走出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巴罗教授倾向于减税,尤其是降低税率。

  巴罗教授最近作的一项研究表明,降低税率,不但能像政府支出那样产生“收入效应”,让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而且有政府支出所没有的“激励效应”,就是它鼓励人们干的更多、做更多的投资、进行更多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税1美元,可以比政府开支1美元产生更大的效果。

  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巴罗认为降低所得税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特别是企业所得税。

  巴罗认为有些减税,只是把货币转移给人们,刺激消费和需求,这跟政府多印钞票发给人们没有太大差别,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大把花钱,未来为了减少赤字、达到收支平衡,政府可能不得不加税。奥巴马政府常宣称要向富人征税,但只向富人征税是难以获得足够政府收入的。因此,巴罗预计美国政府很可能会改变策略,开征新税种获得足够收入,增值税正是合适的税种。增值税是世界范围内公认有效的国家税种,副作用小。

  政府在减少一些税种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税种。有些税种则可以完全消除,因为这些税种带来的收入很少。这样总体上可以保证政府收入增加。

  该不该救通用?美国政府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巴罗主张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更多的政府干预,特别是在公司的具体经营上。

  他认为,美国政府的错误在于增加政府支出。他曾经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乘数效应显著的战时,政府支出的乘数也大概只有0.7左右,平时也许更低,如果再考虑政府支出对私营部门支出的“挤出效应”,实际效果更小。乘数小于1,说明政府扩大开支往往起不到人们想象的那种“乘数效应”,支出1美元,人们却难以收获1美元,最后很可能都成了浪费。

  比如,在通用汽车破产保护上,巴罗非常不赞成美国政府参与重组并占据新通用大部分股份的做法。奥巴马政府将要为这次重组投入300亿美元,重组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制造低质量产品的新通用。人们不会喜欢新通用的产品,投入300亿美元是在浪费美国纳税人的钱。最好的办法是完全清盘破产。

  在货币政策方面,曼昆等经济学家认为可以将利率压低为负,对这个问题该怎么看

  巴罗认为,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不好,因此对相对来说风险较小的资产有更大的需求,比如美国短期国债。人们不能创造没有风险的产品,同时人们对于低风险资产的需求在上升。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可以很容易变为负的。在这个问题上,巴罗同意曼昆的观点。

  早在1976年,巴罗就曾发表过一篇论文《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他发现,从长期来看,货币增长率并不能影响产出、实际利率及其他实际变量,即货币是超中性的。

  近日,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对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巴罗表示现在普通政府债券的名义利率已经接近零,联邦基金利率也很低,这方面没有什么余地了。但联储还可以买入各种资产,政府长期债券,甚至私有资产。在这个意义上,手段还没有用尽。可是,这些虽有效果,但也存在不好的一面。

  短期内没有必要担心通货膨胀

  巴罗认为,这取决于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是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是对未来经济衰退的担心。

  眼下,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们的忧虑,相对来说,财政或货币政策效果不彰,这两者一结合,使短时间内很难发生通货膨胀。

  而当经济步出低谷,人们对未来经济下滑的担心消失,起作用的决定性的力量,就将是财政或货币政策。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高利率也可能会出现。不光美国面临这个问题,全球各国也都会有这个问题。

  经过这次危机,美国人是否会改变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巴罗认为,美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是长期演变形成的,变化是缓慢的、渐变的,现在最明显的变化,是互联网的出现,不会非常快的转变。从历史上来看,像对汽车、电力的消费,这是一个过程,其他国家也一样会经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人的消费率基本上是正常的、稳定的。相比之下,中国的消费率太低、不正常。当然,优惠的按揭机制,给没有能力的人,特别有诱惑的贷款政策,是造成危机的原因之一,这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如何才能扩大内需

  巴罗认为,为了扩大内需,除了中国政府已经投入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投入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中,特别是为了刺激个人消费,应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2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收入提高很多,但还保持着高储蓄率,这说明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有待加强。

  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中国政府应该减税,像所得税,即使是企业税也行,让财富留在民间,或者让本币更快地升值。

  四次美国股市崩盘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股市年份 股市下跌 GDP年份 GDP下降 宏观年份 宏观经济收缩

  1916-1920 0.47 1918-1921 0.12 1917-1921 0.16

  1929-1931 0.55 1929-1933 0.29 1929-1933 0.25

  1973-1974 0.49 1973-1975 0.03 1973-1975 0.02

  2000-2002 0.42 2000-2001 0.00 2000-2001 -0.01

  有灰色阴影的年份为股市崩盘伴随着经济萧条,无阴影的则没有,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宏观经济甚至微升1%。

  

(责任编辑:钟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