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寡头时代”的LPG生态

2009年06月25日02:2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4日,昆明阴云密布,王军独坐窗前,呆呆地望着路上穿梭的车流,一言不发。

  “国内最市场化的能源商品——液化石油气(LPG)进入巨头垄断时代了,民营燃气商很快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王军哀叹道,12日昆仑燃气已宣布接管乌石化等四家炼油厂的燃气销售业务,施行统一销售、集中结算、分级管理。


  昆仑燃气是中石油旗下专营燃气分销的企业,全称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自2008年该公司成立以来,就筹谋整合中石油旗下燃气销售业务。

  6月12日,该公司负责人亲赴乌鲁木齐,召集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简称乌石化)的所有燃气分销商开会,正式宣布中石油将对全国燃气销售业务进行整合,并以乌石化、长庆石化、宁夏大元石化和大港石化作为第一批试点。

  “乌石化与分销商签订的2009年分销合同仍将执行,但2010年后包括供气价格、运输方式等都会发生变化。”王军说:“它们掌握着国内近半数的炼油能力,一旦再统一销售、统一批发价格,那民营燃气公司将再无生存空间了。”

  1.乌鲁木齐会议风波

  6月11日,王军自昆明匆匆北上赶赴西北边陲的乌鲁木齐,此前一天他刚刚接到乌石化朋友的电话通知,请他参加乌石化举行的分销商座谈会。

  “前段时间,有圈里朋友告诉我乌石化(的燃气销售体系)会发生变化,将可能被昆仑燃气接管,我还不信呢!”王军说,“可是不年不节的突然开会,那就肯定没好事了。”

  在乌鲁木齐,王军不但见到了百江燃气、中国燃气等30余家分布各地的燃气分销同行,尤令他惊讶的是,中国燃气、百江燃气竟派出了宋焕军等集团副总级别的大人物,这是前所未见的。

  “在会上,昆仑燃气液化气分公司总经理王多宏突然出场,并宣布了中石油决定整合集团燃气分销业务,从此我们打交道的对象将变成昆仑燃气了。”王军当时就蒙了。

  当时王多宏极力安抚各分销商,表示这是中石油内部的调整,与分销商无关,它们将继续执行已签署的合同,按时按量向各地分销商提供LPG。“除了变更付款账户外,分销模式和从前一模一样。”王多宏说。

  但这显然无法打消王军等的疑虑,甚至有分销商开始私下串联,企图联合起来对抗中石油的这一决定。在他们看来,中石油的整合进程一旦完成,将完全控制整条LPG产业链,从而改变之前各炼油厂自行销售、分销商择价采购的LPG经营生态。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在全国各地拓展出每年2000万吨的LPG市场空间,”王军说,“一旦昆仑燃气接管了中石油旗下所有炼油厂的LPG分销业务,那它随时可以操控国内LPG价格,甚至可以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而终止供货。”

  据他介绍,国内LPG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而生产企业却多集中于西北和华北,从而出现了LPG的“西气东输”和“北气南下”,且距离消费市场越远的炼油厂,其LPG的销售价格就越低。

  “LPG广州批发价大约4000元/吨,可乌石化出厂价却只有1800元/吨,巨大的价差使得民营燃气商新奥燃气、中国燃气等每年都获利丰厚。”

  中石油整合燃气业务,显然是看中了这块市场蛋糕,但却切断了王军等分销商的财路,他们的疑虑、不满,甚至是反抗自然可以理解,然而与中石油每年数百万吨的LPG产量相比,这些分销商叫板的声音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终分销商在乌鲁木齐的串联也无果而终。

  2.中石油的考量

  据了解,中石油深入燃气下游市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国内70%的天然气和近一半的LPG都是我们生产的,然而由于终端市场控制不力,这些资源并未产生应有的价值,这点在LPG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此总部决意抽调有力人员,组建昆仑燃气,对公司燃气业务进行整合。”有中石油总部管理人员表示。

  2004年底,中石油提出了“发挥资源和管网优势,稳健拓展城市燃气业务”的要求,并决定由中石油管道局业务主导,组成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其燃气业务发展的策略是:重点开拓管道沿线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市场,打造“中油管道燃气”品牌;原则上是没有资源的不干,不控股、不具有经营权的不做。随之,中石油依赖其丰富的天然气、LPG资源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并与河北霸州等多个地方政府联手,组建了自己的燃气销售企业,在当地取得了市场控制权。

  然而这种一时一地的争夺显然没有达到中石油高层的预期。2008年8月,昆仑燃气作为中石油整合旗下燃气业务的平台,浮出水面。

  今年5月中石油发布公告,昆仑燃气出价约10.93亿元(约合12.43亿港元),收购中石油燃气业务资产。

  其中包括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永清华油燃气有限公司63.11%股权、涿州华油燃气有限公司89.99%股权、霸州华油燃气有限公司51%股权、常德华油燃气有限公司51%股权、湖南华油天然输配有限责任公司43.55%股权、海南华油港华燃气有限公司51%股权、邹城华油燃气有限公司51%股权。

  而中石油相关人士透露,隶属中石油的北京华油联合燃气开发有限公司、临澧华油燃气有限公司、华油集团公司永清分公司、洛阳新奥华油燃气公司未来也会陆续过户到昆仑燃气名下。

  除此之外,中石油总部还同意以乌石化、长庆石化、宁夏大元石化和大港石化为试点,由昆仑燃气派驻人员全面接管这四家企业的LPG销售业务。

  “收购母公司燃气资产,加强了我们对终端分销市场的把控;接管炼厂LPG销售业务,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上述中石油总部人士说。

  然而,昆仑燃气的这种整合行动却受到很多人的诘责,这其中既有来自王军等分销商的,也有中石油旗下各炼油厂的。

  “LPG是生产成品油的副产品,不易仓储保存,必须及时销售,因此昆仑燃气施行统一销售无疑是不现实的,一旦完不成销售任务,出现“憋库”,将影响整个炼油产能的销售。”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坦言道。

  2005年前后,中石化也曾成立中石化燃气销售公司,筹划整合旗下各炼油厂LPG业务,施行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然而正是由于"憋库"问题无法解决,其统一定价的目的未能实现。

  “无法消除巨大的价差,LPG业务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那位中石油内部人士认为。

  3.LPG市场没落?

  LPG兴起于1980年代中期,由于其简便高效,迅速成为市民居家必备之物,很多陶瓷烧制、电镀企业也因其热效高而大量采用,这造成我国1990年代后LPG消费量大幅增加,高峰时的2007年我国年消费量甚至达到2350万吨。

  “巨大的市场令国内各炼油厂心动不已,连东南亚的很多炼油企业也将中国视为LPG重要目标市场。BP等跨国石油公司甚至在珠海、福建等华南沿海城市设立LPG二级库,专门进口LPG供应当地市场,情景火爆异常。”上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说。

  然而2008年我国LPG消费却下滑了8.5%,仅2150万吨,这是1989年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当年国内工业LPG消费量650万吨,比2007年的740万吨减少了90多万吨,下降了约12%;民用LPG消费量1500万吨,比2007年的1600万吨减少了100万吨,下降了7%。

  “这一方面源于国内众多工厂,特别是那些外向型工厂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被迫关闭,减少了LPG的消费,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内替代能源,如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LNG)的消费量大幅增加。”那位中石油内部人士说。

  自2004年西气东输投产后,因管道天然气使用较LPG更为方便、供应更加准时而迅速受到华东、华南工业企业的欢迎,这对LPG的市场地位产生了威胁;然而当时由于西气东输管道输气量所限,江浙及广东等省中小企业仍大量使用LPG。

  “但这种情形却引起了BP等大型LPG供应商的警觉,它们开始控制LPG的进口量,增加库存的周转次数,以期减小市场风险。”王军说。

  随着昆仑燃气的成立,BP等大型供货商进一步收缩LPG业务。

  “据说,这主要因为它们既不看好国内LPG的消费增长,更希望避免与昆仑燃气等垄断企业产生正面冲突。”

  望着窗外,王军回头告诉记者,他的生意即将结束了。
(责任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