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仰融回应造车计划质疑:曾用10亿撬动330亿

2009年07月05日10:3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秋凤 雷梓

  仰融“天方夜谭”般宏大的中美造车计划见报后,其在美国融资的运作渠道及方式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7月1日,在本报报道3天后,有媒体刊发《45亿美元谜团:仰融美国造车财技与投资移民底牌》的追踪报道,披露了仰融在美国融资牵涉海外“集资”事件,以及与前团队成员王晓麟(英文名CHARLESWANG)新能源汽车公司官司纠纷。

并称,“仰融所设想的造车计划于2009年3月遭受严重挫折。”

  在此前后,关切之外,舆论将注意力集中于仰融“831111”计划的三个方面,诸多媒体及业界人士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资金来源、技术的现实性以及项目本身的可行性。

  7月1日下午,本想保持沉默的仰融最终选择了正面回应。

  仰融对本报透露了其在美国融资的工具及其运作方式,即利用其控股80%的阿拉巴马州投资移民中心(ACFI)操作投资移民,以获得融资投入造车项目。阿拉巴马外来投资中心(ACFI)是一个推广移民投资的机构,2007年获得美国公民和移民局的批准,成为区域性的移民投资中心。重点经济发展范围包括:重型和轻型制造业、农业、高科技和建筑业、旅游和服务业、教育和医疗、游船业的下游支持行业。

  2009年3月,远东金源(仰融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1188.HK)发布公告,远东金源与阿拉巴马州移民投资中心(ACFI)两位股东Drinkard和Campbell达成换股协议,拥有AC-FI80%股权。

  在本报接收到的大量反馈中,有不少质疑仰融造车计划的巨额资金和超前技术来源,担心庞大计划是“放卫星”,对此仰融表示,“当初操作宁波罗孚项目时,我就以‘滚雪球’方式,用10亿元人民币的实投资本金撬动了330亿元的关联投资,此次回国造车,我将继续利用资本杠杆,用三分之一的资本金撬动更大资本,只是技巧会更高明,因为我要考虑到我能否亲临现场实操的因素。”

  至于超前技术的来源,仰融表示,“我吸纳了在通用负责制造技术的最优秀华人汽车专家王川涛以及国内顶尖的汽车专家,他们都非常认可这一技术。”并表示,“核心技术已经签订协议,而非停留在图纸上。”

  言及7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否会影响其中国计划,仰融再次强调,“我早已撤诉,官司早已了结。”他甚至表示,如果是其个人因素最终影响中国造车项目的审批,“我甚至愿意以1元钱价格转让先进技术给理想的对象企业使用,待该技术项目为企业盈利后,再分享利润。”

  美国官司对我没影响

  经济观察报:有媒体质疑,你在美国的投资移民融资项目牵涉“集资”事件,该项目是否违法?

  仰融:我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接受你采访希望能够正本清源,还原一些真实的东西。我所做的绝非所谓的“集资圈钱”,而是完全符合投资移民法规的正当行为。

  美国本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其联邦政府有个项目叫“EB-5”,是美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投资签证,每年国会给这个类别的签证是近1万个名额,专门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商务和投资人士。标的额分城市100万美元和乡村地区50万美元两种。之间的差别是指投资所在地的失业率是否高于联邦平均失业率的1.5倍,如果达到1.5倍,50万美元的投资就够了,如果达不到1.5倍,就得是100万美元。其中除了投资要求外,还要带动当地的直接就业,每单位10个人。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移民中心,这个移民中心可以是一个区域中心的概念,解除了移民投资一定要带动直接就业的限制,只要区域中心得到经济学家的证明,可以创造10个直接或间接岗位,就可以接受投资移民的投资。而移民中心在美国都是个人所有的。

  在此之前,每年这1万个名额中有六七千个都浪费掉了,因为很难符合直接创造就业机会这一条件。另外,那些办理投资移民的成功者,绝大多数投资也难以收回。

  与其这样浪费,不如为我所用。我看准了这个机会,从2002年回到美国后,就开始对此进行大量调研。后来与阿拉巴马州移民中心的两个股东谈判,用香港上市公司股值约200万美金的股票换取了该中心80%的股份,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目前,我已在俄罗斯、韩国等地设立了合法机构,吸纳投资移民。香港的机构下个月也会成立。开发商收取客户每人3万到5万美金的中介费用,目前的吸纳情况很好。

  这样一来就可将这些投资移民的投资纳入融资盘子,如果按每年有1万个投资移民为计,就是50亿-100亿美元的规模。投资移民不仅可以迈过直接带动就业的门槛,顺利移民,手中还拥有了投资票据,那就是我们公司的原始股,可以获得投资回报。

  这些都是有法可依的,我们拥有的移民中心不仅可以借此办汽车项目,也可以办医疗、码头、造船、房地产等很多项目。没有人关注这种融资方式并不代表它就违法,美国有很多移民服务中心,打个电话问一下就知道了。

  经济观察报:请介绍一下你与王晓麟的官司始末。

  仰融:我希望你们弄清一个事实,与王晓麟的官司,是我告他,而不是他告我,是他把我与密西西比州发展局合作的公司私自注册到了他的名下,我告他的罪由就是非法侵占资产。

  令我觉得气愤的是,王晓麟在法庭上说我要把掌握的先进技术放到中国利用,让中国轻而易举就能拿到世界顶级技术,涉嫌泄密。节能环保技术又不是军事技术,新能源汽车纯属民用,与泄密何关。作为中国人,他对得起14亿中国人吗?节能环保是没有国界的。

  经济观察报:上述融资方式及王晓麟官司是否会影响到你在美国的造车计划?目前该计划进展如何?

  仰融:融资方式是合法的,正在顺利进行。官司仍在打,其影响最多也仅止于密西西比Tunica的那块地而已。目前,密西西比州州长还在本州提供了另一块土地给我们考察。我们的移民中心是在阿拉巴马州,我的工厂规划在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马州,我们的动力总成在另外一个州。此外,正道汽车公司的商标、技术等都是我注册的,将会受到影响的是王晓麟,而不是我们。

  曾用10亿撬动过330亿

  经济观察报:你的造车计划过于庞大,是否有放“卫星”之嫌?

  仰融:计划庞大并不意味着就是放“卫星”,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气候暖化,自然灾害频繁,所以现在全球汽车业处在变革的节点,我此时选择再度进入汽车业,就不能再是小打小闹。采用超先进的技术,其盈利的首要路径就是大规模、低成本。

  经济观察报:但毕竟中美两地并举,资金需求巨大。

  仰融:在美国的融资计划由三个部分组成。除了上述的投资移民融资项目外,还包括通过我在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以及通过这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美国奥巴马政府是支持这样的项目的。我们所到的州政府也都欢迎我们这个项目。现在美国汽车业萎靡,目前是入主这个行业的最佳时机。

  经济观察报:中国部分呢?

  仰融:在中国计划投资的400亿-450亿元人民币,我将充分运用资本的杠杆作用。三分之一是实投资本金,大部分来源于我的公司在美国发行ADR(美国存托凭证),三分之二来源于当地政府和银行配套资金。具体的操作我不便多讲,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

  2001年我在操作宁波罗孚项目的时候,已有过用10个亿撬动330亿元的成功经验。当时,由沈阳金杯客车投资5个亿 (这也是说我携款5亿元外逃的“起因”),上海申华控股投资5个亿,在宁波成立中国正通汽车有限公司,这10个亿是实际投资。地方政府划出4333亩土地给正通公司使用,并将36000平方米的开发区行政大楼送给公司。

  也就是说,当时的资本是10亿元加上土地4333亩和一栋大楼,这三块资产折合20亿元。我后来做了几件事:首先发行30亿人民币的信托凭证,这样资本就变成了50亿元。然后,以一比一跟银行做信贷,就变成了100个亿。

  从中拿出10个亿去注册了一个发动机公司,再“拷贝”一次发行30亿的债券,就变成40个亿,银行一比一贷款变成80个亿,加第一方案剩余的90个亿,合计170亿。

  然后,到英国谈判,把英国伯明瀚长桥MG罗孚的所有四大工艺和PTL发动机公司全部搬迁到宁波开发区,它的整个系列产品加上设备、研发中心,总共作价160个亿,它占49%,我们占51%。

  我再把英国的160个亿作为给银行的可转债抵押,整个宁波公司资产就达到了330亿元,就这样,我用10个亿撬动了330亿。计划形成年产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整车,30万出口到欧洲原MG罗孚的专卖店里去。同一个产品,出口的叫MG罗孚,在中国和亚洲销售的叫中华第二代。

  当然,此番运作中国计划上手法会更高明些,毕竟我要考虑到我是否能亲自临场实操的因素。

  经济观察报:当时,宁波罗孚项目最后进展到哪一步了?

  仰融:整个项目的融资计划都已经完成,几乎是一气呵成。如果不出官司,宁波应该早就造车百万辆了。当然,我给你举这个例子只是想演示说明资本杠杆的作用。

  我甚至可以1元钱转让技术

  经济观察报:7年前的官司遗留问题是否会影响到你在中国的造车计划?

  仰融:官司方面,我这边已经全部撤消了诉讼,在我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官司问题了。我们在美国和中国的项目是由一个团队管理同时进行的,所有的谈判都不会浪费。退一步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中国项目遇到问题,美国项目也会照常进行。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东方”不亮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你在中国的造车计划不能获得批准,你将如何应对?

  仰融:到目前还没有发现“东方”不亮。亮与不亮,可能事关这个公司我是否出面的问题。如果我不出面就能亮,我出面就可能暗,那我就不出面,我可以随时调整,也可以做一些让步。

  但我想这样一个在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都引领世界潮流的好项目,人民需要它,所以国家应该不会计较是否与仰融的名字有关。

  再退一步,实在不行,我甚至可以1元块钱转让我的技术给理想的对象企业应用,待企业盈利后再分享利润。前提是让我们的管理团队参与管理,当然也要对于我们的技术投入做妥当公证。

  经济观察报:眼下,中国项目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了?选址是否已定?本报推出你计划回国造车的报道后,十多个地方政府表示想要与你接洽,你是否接触了更多的地方政府?

  仰融:中国项目团队正在积极运行,产品、设备等商务谈判已经开展,并签署了一些合同。选址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我想两个月内应该会有结果。在你们发出报道后,很多地方政府通过我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以及熟人关系与我接洽。

  (本报记者林俐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