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再次调整烟草的消费税率,官方的解释是: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税收;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的健康。其实到底是要税收还是要健康?对于中国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烟草税是我国最大的单一税源。尽管近年来在税收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2006年烟草制造业纳税总额达1325.3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05%.
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救市措施主要是由财政担当带头大哥,辅之以宽松货币政策。
但提高烟草税后是否能达到控烟效果,则更要做深入的分析。
按经济学一般规律,价格上升意味着销量的下降。但某些特定商品却未必如此。
一是要看对香烟走私打击力度如何。有报道称:法国曾在2003年开始对烟草提税。而提税的结果是,吸烟人数并没有明显下降,相反非法烟草市场的成交量却同期上升。在2003年提税前,估计在法国25%的卷烟销售是来自非法渠道,而2004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30%,同时,边境地区非法卷烟的市场份额已经从35%增长到了54%.
二是要看这次调税的方式。已有业内人士指出,甲类香烟的消费税从价税率由原来的45%调整至56%,乙类香烟由30%调整至36%.但新税则也对原来的甲乙类香烟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本来是要以价格上升而迫使销量下降的。但由于将70元以下50元以上的品种从甲类降为乙类,使这部分香烟税率不升反降了。而中低档烟消费者恰恰是主要人群。因此有专家称此次调税对于控烟运动“好像是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是事实上只是个空心汤圆”.
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烟草税收有更为依赖趋势。据专家统计:2006年烟草业的税收,云南占全部税收的48.81%;湖南占28.94%;贵州占22.96%;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省烟草业税收也都占全部税收的10%以上。在目前情况下,保增长要靠财政,保财政就要保税收,而保税收对烟草税的依赖就更大。这几十年来越是给烟、酒加税地方政府办烟厂、酒厂的劲头就越足。
当然,控烟并非只有加税一条路。目前我国还有两条控烟路径:一是烟草行业推行的以厦门卷烟厂为代表的“减焦降害”技术方向。二是民间企业推动的“尼古丁替代疗法”的戒烟产品技术方向。
“减焦降害”方向的好处是在降低香烟焦油含量的前提下,得到有关部门、烟草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支持,对各方利益格局冲击不大。但其缺点是这个技术方向没有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而“尼古丁替代疗法”技术方向虽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荐,但相关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却阻力重重。其背后仍然是利益的权衡。
我国现有3.5亿烟民,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占全球因吸烟致病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有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吸烟致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400亿元~1600亿元之间,间接损失达800亿元~1200亿元。而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开支将会在财政支出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所以从长远看,这次提高烟草税率并不能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而全面推进控烟运动,才是真正保健康又保增长的两全之策。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