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30年全球资本分配模式结束 “中国式闷胀”抬头

2009年07月06日06:3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江勋

  一年时间,上帝拿世人当玩偶摆布,从通胀到通缩,重又从通缩到通胀。现在,全球无师自通的同步大开印钞机,全球央行如同赌场。

  人类该拿什么来拯救你,钞票?想象一下中国GDP增速25%吧

  美国2008年9月开始,基础货币增加为原来的10倍,增幅为过去50年之最!中国货币政策甚至比美国还具扩张性。

基础货币总量已超美国,M2已连续三个月上涨25%,货币乘数反弹还在半途。这已完全超越了任何历史经验。

  以经典的投入产出去衡量,中国必须制造25%的GDP增速才能消化这些货币,无疑是天方夜谭。

  流动性泛滥是天下大白的事情,到底会否引致剧烈的通胀发生?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货币学派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发生着严重的分歧。

  像克鲁格曼这样的道德主义者会坚信,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中,通胀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因为没有需求。CPI还在跌,失业率未触底,工资增长已经停止。

  在一些信奉奥地利学派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人看来,通胀,尤其是中国的通胀非常危险,会比其他国家更早并更迅猛到来。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资金成本是很不相同的,现在资金成本太低,资本敏感性行业将掠夺非敏感行业的资源,从而造成“上游掠夺”和“高级掠夺”,也就是说,上游生产资料将“抢夺”消费资料的资源,高级的生产品会抢夺低级生产品(比如房地产会抢夺制造业)资源。这样,某类商品会变成越来越过剩,价格猛飙或维持高价(例如国际大宗商品、钢铁和房地产),而某类商品会变得非常稀缺且暂时价格还萎靡不振(比如食品)。也就是说,通胀从内部看是非常确凿的。

  换句话说,产业链也是一个权力系统,上游生产和高级消费,会掠夺廉价现金,推高社会成本。

  而且有一个政治性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技术上美国实质上已经破产,其天量财政赤字除了通过向全球征收通货膨胀税,是无法解决的。也就是说,美元要持续贬值,这是通胀的发动机。

  但这两个论调被很多人批驳:为什么美国和日本长期低利率,没有出现恶性通胀?为什么过去30年来,比利时、加拿大,当然还有日本,都经历过债务超过GDP100%的情况。但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利用通货膨胀来解决问题的?

  我认为,正是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前30年的全球现金产业链结束了,既有的消费端衰落了,资本压向了资产

  过去30年,是全球化的30年,也是欧美日在人口红利刺激下的内需冲顶的30年,走向消费的30年。美日欧的低利率和高赤字结构,不是没有造成通胀,而是通过全球化,被不断转嫁到了新的生产资料端,也就是新兴国家。想想过去30年,中国的真实通胀到底是多少?

  这3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在PPI生产端转移的前提下,单纯的货币政策才能有效刺激内需。次贷危机的实质,也就是人口历史周期下,发达经济体内需的冲顶衰竭,而不是金融危机这么简单。我们已经看到,英国、日本内需的急速衰减到了任何调控都失效的地步。

  这一次经济危机最大的后果将在于,在原有的世界产业链资本结构中,天平将大幅度倾斜,生活资料尤其是日常消费部门的资金不断的撤出来,压向生产资料。各国央行放闸的货币洪流,很可能会加剧这一失衡。

  我们必将习惯这样的经济和股市:大宗商品大起大落,期货市场捕风捉影,资金风险偏好持续上升,脱离产供基本面的资产价格长期存在,一整套的经济学经典理论面临修改。

  美元贬值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美联储实际上就是全球央行,处在维持货币体系、挽救经济与削减财政赤字的斗争漩涡之中,势必要做一番激烈挣扎。除非全球在短时间内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世界进入新的生产链权力系统,但是这有可能吗?

  中国产能7亿吨,需求4亿吨,但并不妨碍钢价上涨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说,因为美国不玩生产资料,只玩消费。所以美国的通胀不会是最剧烈的,其地产在去杠杆化过程中,也会反向制约。中国则必将受到通胀的强大压力。

  新一轮的通胀首发区域,最可能的仍然在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区域总需求恢复力度和速度超出全球,中国资产总体仍处于低估阶段;从根本上说即是,从发达经济体(现在或许叫衰落经济体更为合适)溢出的资金,成群结队的涌向全球产业链上游。

  通胀这件事在中国表现得非常怪异,这和印度也比较类似。即是对大宗资源尤其是油价的控制。印度政府2007年CPI曾达两位数,至今同比仍在8.5%,不堪重负的印度财政最终导致了原油补贴制度的半崩溃。

  而中国被称为是“闷骚”式的通胀,CPI被强制管死,但势必遭到PPI的倒逼,中游制造业的日子长期不好过。在众多资产价格中,只有土地和酒类等消费品有自主定价权,恰好国内投资渠道狭窄,地产股和高端消费股当是最重要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宏观调控,主流的政策还是调产业链,也就是帮助上游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权贵产业”去库存化,这些公司再利用去库存回笼现金去圈资源;决策层并不实质性地刺激消费;这是标志性的“生产迂回化”模式,上游资源产业的强势必将重回。而那些以最快速度进入新的抢跑周期的公司,将持续受益。

(责任编辑:魏喆)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