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7月1日下午,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叶莺准时到,身着墨绿色旗袍,戴
宝石项链,尽管有些感冒,依然神采飞扬。
北京并不是叶莺的常驻地,更多的时间里,她在北京、上海、香港、美国和瑞典之间飞来飞去,除了纳尔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之外,她还是沃尔沃卡车和洲际酒店的全球董事会成员。
在许多人看来,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西方企业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能力以及深厚的政界关系。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离开柯达?加入纳尔科之前,有没有其他公司和你接触,你当时的考虑是什么? 叶莺:我离开柯达是对的。你总是在这个位置,让下面的人怎么上来?
这两年来找我谈的知名的公司很多,包括B2B公司,机械公司,金融公司,原材料公司等。当时对我吸引力最大的是联合国的一份工作,你看联合国的秘书长是黄种人,联合国需要黄皮肤又可以和西方沟通,同时又有一定的热情的人。这份工作对我也有吸引力,它要求工作在欧洲,在欧洲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因为我舍不得离开中国。但是它总部在纽约,每个月要去纽约总部述职,这样我可以每个月回美国看望我父亲。可是,去年9月23日,我父亲去世了,这份联合国的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吸引力减少了。
人到了我这个程度,牟利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不是说不重要,你会追求一点能体现社会责任的东西。
经济观察报:纳尔科并不是一个全球500强的企业,是什么吸引你加入? 叶莺:纳尔科的工作在中国,同时是在做一件担负社会责任的事,为什么不做?要知道,今天的叶莺并没有能力成立一个“叶莺基金会”来做这些事情。今天的一些企业在排放对大地对环境有破坏性的东西,民众对环保的要求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中国需要环保。在所有邀请我的公司里面只有这一家是环保的,我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我很清楚纳尔科不是一个500强的公司,也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公司,可是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所作的事情和业务更值得推广,它做的事情是帮助企业实现既要继续发展、继续繁荣,要盖更多的工厂,又能不污染环境,降低成本。公司虽然小,志气满大的。
经济观察报:去年第四季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新买入了纳尔科公司(NLC)股票,持股市值占投资组合的0.19%左右,你如何让投资者保持在新兴的中国市场的信心? 叶莺:因为中国需要。纳尔科有一句话:“有些水是可以喝到肚子里的,但是是你不敢把它倒进锅炉里面的。”我加入纳尔科以后才知道,中国很多层面的组织都有锅炉组织,类似锅炉局、锅炉厅之类的。企业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舆论的压力需要做环保,同时又需要一个合适解决方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纳尔科就是定制这些方案的公司。我想这也是去年巴菲特增持纳尔科的原因吧。
经济观察报:我在厦门看到过你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时的魅力,在中国,你如何说服政府官员认可纳尔科公司? 叶莺:你说的魅力很抬举。这个说服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上,没有故事空说,人家会觉得你是骗子。柯达的故事是千年相传,根基非常雄厚的。纳尔科也有非常好的故事,不过现在是小家碧玉,它未来是有条件成为支柱型的公司的。现在由于它所提供的水处理方案,主要是针对工业用水,这可能是它较少为外人所知的原因。
中国政策鼓励节能,用最少的能量做出最好的产品,比如在石油,从上游开采,到中游的乙烯,到下游的精细化工,纳尔科都有参与,都有案例和数据。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纳尔科看重了你的什么价值?你能给这家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对他们有没有政府公关的承诺? 叶莺:他希望我利用过去十二年的柯达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了解使纳尔科更有效本土化。我有信心更能把中国化的元素融入在纳尔科既有的文化中。
政府人员更新替换很快的,你说你靠说这个是我哥们,那不管用的。什么是政府,你在审批项目时所面对的每个人都是政府。和政府打交道你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而在沟通的时候你不能只能讲你自己一面的说辞而你要说纳尔克能给你带来什么。我不会对政府公关做出承诺。
经济观察报:加入纳尔科有没有感受到与柯达文化的差异,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叶莺:没有加入纳尔科之前我就与这家公司有过接触,他们非常朴实、诚恳、脚踏实地。我接触这家公司很久了,早在我在台湾商务组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了。其他感觉到的就是这个行业跨度很广,纵向的业务很深和横向的业务很广,同时了解不同的行业,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大唐电气的老板和山西的煤老板的要求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内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