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绝不仅仅是物理意义的叠加,百联5年内成为全国性大集团
乐琰
经历“六年之痒”后,联华超市(00980.HK)终于在上周以总代价约4.92亿元将华联超市收购。合并后门店超过5300家的超商巨无霸即将展开整合。
六年艰难收购路
对于此番“六年之痒”的收购背后,联华超市昨日首次做了详尽披露。2003年4月,上海原四大商业集团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贸集团宣布合并成立百联集团。百联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分列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排行第一、第二的联华超市和上海华联超市,以及其他商业强企。当时,超商事业部无可非议是百联集团重组整合的重中之重,资产优化后的超商业态发展前景给予了公众美好的遐想空间。
“然而,市场推崇的热情褪去后,公众认识到百联集团超商业态重组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首先,百联超商企业股本结构复杂,股权性质迥异:联华超市为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百联集团对联华超市的控制是通过友谊股份持股体现出来的,并不直接持有联华超市股权;华联超市则是A股上市公司,沪港两地不同的上市规则、各方股东不同的投资价值理念,使得百联超商重组之路艰难曲折。”联华超市内部人士透露。
此外,高层人士的频繁换血也是一大问题。自2003年以来,百联集团曾三次更换董事长。每次换帅,超商重组都会是最为敏感的话题。
2007年底,重组重担压在了百联集团第三任董事长——原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马新生的肩上。马新生到任后即刻酝酿旗下超商的重组整合。今年初,百联集团出资10.5585亿元收购上实医药(600607.SH)附属企业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商务网络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使百联集团间接持有联华超市股权的比例增加至55.2%。加上华联超市已将壳资源转让给新华传媒(600825.SH),联华与华联重组的技术难题得以破解,此时,重组条件终于趋于成熟。
同时,马新生亲自挂帅联华超市董事长,百联超商事业部总经理华国平出任联华超市总经理,联华超市原总经理良威任任常务副总经理,经营班子的变化也为并购铺路。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重组超商业务方案看似平常,但细节处仍体现百联的用心良苦。按常理,集团注资拟采用定向增发,以进一步增强百联集团对于联华超市的控制力,除了现金收购比较简单快速外,也避免了联华超市现有其他投资者股权被摊薄。其次,本次收购价格为4.92亿元,低于市场的价格判断。以该价格测算,本次收购的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14.98倍和1.9倍,也低于目前内地和香港两地同类上市公司。
全国战略
对于并购后人们最为关心的整合,马新生昨日表示,联华、华联的整合绝不是满足于物理意义上的叠加。超商的“四公司六品牌”有许多国内同行所没有的内部资源优势,如何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这是关键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超商业态比较全、网点多、资金流量大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则主要聚焦资本层面、业务层面和组织架构层面的整合。百联同时提出,要五年内成为真正的全国性大集团。
百联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并购后的全国战略就是要在华东地区做强,在北京等已有门店的主要城市集中扩张,并对于不同城市有不同主打业态定位,比如长三角可发展综合业态,大连则以便利店为主等。同时,百联超商业务不排除通过收购方式全国扩张,毕竟一家一家开店的速度较慢。而收购对象需要符合的条件包括排名为区域前三位、有良好的运营团队、合理收购价格以及投资回报等。另外,联华、华联并购后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对百联超商事业板块的全面整合。
对于全国策略之举,业界认为百联依旧有不小挑战。有资料显示,目前百联超商网点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而华北和华南比较少。127家世纪联华超市中,64%集中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其余省份除安徽9家、广西6家外,基本没有超过5家,也无从形成区域优势。尤其在华南地区,当地商业发达,百联劣势不小。2007年,世纪联华关闭了广州3家门店,关店费用7090万元。2008年底世纪联华在广东仅剩3家大卖场。今年,联华继续关闭了在北京天通苑经营了4年多的世纪联华北方明珠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