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刘世锦:复苏路径复杂性超预期

2009年07月11日14:1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翼

  刘世锦:复苏路径复杂性超预期

  作者: 张翼

  复苏之辩

  身为“高级别”的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发言与观点总是能够彰显独特而持久的影响力。7月3日,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他再次透过产业经济的“窗口”深度观照、审视中国经济的脉动。

  《中国经营报》:诸多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复苏。目前的经济回暖,究竟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反弹还是趋势性、导向性的反转?

  刘世锦: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我的基本判断是,本轮经济调整的低谷可能已经过去,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但实体经济特别是社会投资还在恢复之中,外部环境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善,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或者说相当脆弱。而近期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和通胀预期加强的情况表明,经济要走上平稳较快、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其复杂性可能会超过预期。

  当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我们是很有信心的。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处在一个相对独特而有利的位置: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有事情可做”,有新增长点,有很大的工业化、城市化扩展空间;与较中国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能把事情做好”,有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要素组合和体制条件。

  另外,我想说明的是,所谓的“产能过剩”主要是周期性和结构性过剩,从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看,不少产品仍未达到产量峰值。

  《中国经营报》:与股市、楼市的“景气”相比,中国的实体经济依然委靡,很多产业至今难以恢复元气。总体来看,中国产业发展面临哪些约束?

  刘世锦: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三个重要约束:其一、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将削弱中国产业已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危机中短期价格回调不能改变要素成本上升的长期趋势,特别是经济回暖以后将进一步凸显。其二、国内以中低端优势为主的产业市场空间逐步缩小,仅靠数量扩张将难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三、危机后美国高消费模式的调整将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形成中长期的结构性制约。所谓“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模式一定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中国经营报》:“走出去”的中国产业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与考验是如何“走上去”,即尽可能地占据价值链的高端位势。对于中国产业发展的前程与前景你如何看待?

  刘世锦:中国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是哪些产业?这是一个最终要通过竞争来决定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产业,只能在一部分具有优势的产业上形成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从我国已有的要素条件和产业格局看,将来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产业,包括体现国家战略要求,由国家直接大量投入支撑的产业,如航空航天产业;具有显著市场和生产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等产业;以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设备制造行业;以劳动密集和产业配套优势为基础,同时具有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部分电子机械等产业。

  《中国经营报》:你曾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对中国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解析。在你看来,汽车产业之于中国经济变革的借鉴与启示有哪些?

  刘世锦: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那些增长前景广阔、盈利预期良好的行业,市场化改革更容易取得成功。存在着“高成长前景预期——场外投资者进入意愿强烈——大量进入后充分竞争——体制改革和重组加快——新体制有效运转并具可持续性”的因果链条。

  汽车行业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增长前景预期对“场外”企业,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行业外”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都提供了很强的进入激励。即使是在汽车行业这种受到严格进入管制的行业,“场外”企业也会想方设法“曲线进入”,尽管要付出更高的进入成本。而一旦进入者多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自然就形成了。众多的进入者往往使高增长行业同时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原有的国有企业“被迫”或主动地加快了改革。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