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财政部第十二期和第十三期国债相继遭遇惨痛流标。这已经是一周之内连续三次流标。
十二期国债,期限3个月,原计划招标发行总量为150亿元,但实际投标量只有129.3亿元,最终实际发行量只达到124.8亿元。
十三期国债,期限9个月,原计划招标发行总量为200亿元,实际投标量仅有132.7亿元,实际发行量为126.5亿元。超过三成的国债流标。
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认为,国债流标的主要原因是作为短债的主要投资者——大银行,都不太愿意投标。
“实际上有点恐慌性反应。”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由于一年期央票刚刚重启,市场对这个消息还没有完全消化掉,很多机构来不及应对,因而显得很慌乱。”
虽然这种慌乱不会持续很久,但短期来看,机构不愿意多投短端债券品种却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在于对未来资金价格的持续看涨。
自证监会重启IPO以来,在新股发行冻结资金的压力下,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就开始持续看涨。7天期正回购价格从之前稳定维持的0.9%左右,一跃调升到1.2%以上,并短暂维持在该价位上。
“新股发行对资金的影响非常大!”某债券分析师指出,“这个对当前资金价格的影响甚至远远大于了通胀的预期。”
另外,信贷的突飞猛进也让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得到支撑。6月份,银行新增贷款1.5万亿元,大大高于此前1.3万亿元的市场预期高端。
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信贷的持续突飞猛进,最终迫使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价格出现上扬。
6月30日,央行的28天和91天正回购操作分别出现5个和4个基点上涨。这是正回购利率保持约半年的平稳后的首度上扬。7月2日,央行的3个月期央票中标利率上涨6个基点。7月7日,央行开展的28天、91天期正回购操作,利率继续上涨。中标利率分别达到1%和1.05%,均较上周同期限操作上涨5个基点。
“央行调整利率出于两种目的,一是遏制当前抬头的通胀预期,二是二级市场资金价格上涨所致。”
中国银行宏观分析师石磊认为。
事实上,本次调整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价格看涨的预期。
7月8日,一年期第十四期国债发行,280亿元的发行计划,只有275亿元中标,首次出现国债流标事件。
而同一天,一年期央票宣布重启,停发八个月后的复出,令市场本已不安的情绪升温。当期一年期央票收益率收于1.5022%,而同期限的二级市场央票收益率基本维持在1.4%左右,已有部分溢价。但即便如此,“不少机构都预测,未来的央票收益率还会继续上涨。”中信证券债券交易人士指出。当天,3个月期央票收益率高达20bp的继续上涨,也坚定了市场的该种信心。
受此预期影响,债券市场短端产品收益率普遍出现上涨,基本都上涨了10-20个bp。
不少机构表示,更愿意少买入,多观望。但他们认为,国债流标的事件不具可持续性,仅仅是个偶然事件。
更多关于央票的新闻
2009-7-10
2009-7-9
2009-4-16
2009-3-26
2009-3-4
2009-2-28
2008-12-11
2008-10-17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