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特色农业加速平桥农村工业化

2009年07月17日09: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乔国栋 李国鹏

  特色农业加速平桥农村工业化

  ■本报记者 乔国栋 李国鹏 ■刘楠

  广种薄收、不沿海、不靠边,又远离中心大城市的状况,曾一度困扰着平桥人;而如今,这种状况已悄然发生改变。

  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南信阳市平桥区茶叶发展达到6万亩,“珍珠黑”香瓜子1万亩,石榴5万亩,五彩红薯3万亩,花生30万亩,蔬菜22万亩,生猪88万头,鸭鹅257万只,特色农业产值达16.8亿元,占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的16.5%。

  “通过土地流转带来的农业合作化,仅洋河镇陆庙村农民每年获得流转收益就达30多万元,同时‘离土不离乡’,通过给产业公司打工,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6月3日上午,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五大产业链成形

  “2004年以前,我区茶产业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全区茶叶种植面积不足3000亩。”张明春说,“后来,新任区委政府领导采取举措,由加大支持到强力推进,2007年建设了震雷山、佛灵山、洋河、高梁店四大茶叶基地,全年新建茶园1万亩,使茶农增收1000万元以上;2008年,我区建设生态茶园1万亩,使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年产干茶达200万公斤以上。”

  有了种植生产,还要有后续服务。张明春介绍,区里依托农业科技部门优势,支持五里茶叶协会建设,服务茶产业发展,以此推动全区茶产业生产组织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对茶叶进行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条,茶产业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布局实施相关产业项目的大网也一并拉开。

  “珍珠黑”香瓜子产业。据了解,“珍珠黑”香瓜子是平桥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张光学引进的一个新兴产业。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政府及个人总计投入资金200万元,在五里镇甘元村发展香瓜子600亩,并建设了小型香瓜子加工厂,注册了“甘元”牌商标。至2007年底,全区“珍珠黑”香瓜子发展到了1万亩。

  石榴产业。平桥区发挥石榴种植的传统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强力推进石榴产业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全区石榴由当初的1000亩发展到了2.4万亩,预计挂果后年创效益8000万元以上。2006年成功申报了“中国石榴之乡”电子网络商标,成立了石榴研究所,建设了古石榴苑和石榴基因库。

  “平桥石榴栽进了中南海,提高了平桥石榴的知名度。”平桥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刘国启说,尤其是2008年,为进一步推进石榴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举办了“首届石榴采摘节”,并依托当地石榴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石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花生产业。“我们已形成长台关‘小白沙’品牌,以其个壮、粒饱、皮薄、口感好而享誉海内外。”刘国启介绍,长台关乡花生市场也因此成为华中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是农业部第八批定点市场。

  蔬菜产业。蔬菜产业也是平桥区支农资金重点支持产业。2006年以来,全区整合投入各项支农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也由2005年底的13.5万亩增加到22万亩。

  如此,平桥农业产业化布局的五大产业链已形成,并产生了示范效应。

  农业产业化的示范效应

  平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首推马氏茶叶合作社的“示范效应”。

  马氏茶叶合作社采取“一分散六统一”的经营模式,即“分散种植、统一培训、统一收购鲜叶、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合作社还举办了五期培训班,培训了1200多人,涉及两个县区。

  合作社从最初的十几户发展到530户,专业工程师3人,茶园面积1.8万亩。其中合作社以土地入股5000亩,固定资产1200万元,与270多户茶农签订了3000多亩茶叶购销合同,同时还有5个自然村设立定点收购站。

  合作社管理的精细程度很高。记者在这里看到,合同书、培训教材、农业机械等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合作社由此统一了品牌,统一了销售,抢占了市场,提高了效益。据了解,仅今年前几个月,农民采摘鲜叶就人均增收了1500元。

  长台关花生集散地的示范效应也很明显,全区花生种植面积增加10万亩,总量达到30万亩,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300余万元。目前,平桥区年花生交易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商家有173家,市场年交易额突破6.5亿元,年利税达到3600多万元,转移剩余劳动力1.5万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珍珠黑”香瓜子产业带以五里镇大堰村为中心,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发展“珍珠黑”香瓜子,流转农户人均增收992元。仅2006年在五里镇甘元村发展的600亩香瓜子,当年就产生效益近300万元,带动农户近500户发展香瓜子种植,户均增收近6000元。

  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

  由于“示范效应”,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加快,也转移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由此推动了平桥区的农村工业化。洋河镇陆庙村是个典型。

  “我现在不干体力活了,一年老两口的毛收入在2万块左右。政府交给我看管的鱼塘,我可以养鱼养鸭,10亩的柴山、几亩地的转包费、粮补等加在一起就是那个数(2万块)。”陆庙村65岁的村民冯治道对记者说,“像我这样的属于不好(经济收入)的啊,他们(指其他村民)大都去开商店、搞承包做大生意了,还有很多去当工人了。”

  据了解,如今的陆庙村农民主要有四方面收入:固定收入、劳务收入、创业收入、政策补贴收入。同时,他们还住着别墅、用着沼气、听着广播,享受着村村通、农家超市带来的便利。

  “我们的秘诀是‘四靠’——靠党谋发展、靠山种茶园、靠路开商店、靠厂(场)挣大钱。”陆庙村52岁的女支书朱明嫫告诉记者。

  朱明嫫说,一是路通百业兴。连续三年修建“村村通”工程12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发展新能源,打造新家园。村、支“两委”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实施沼气入户工程。三是超市进农庄。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启动,投资建成农家超市。四是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所有村民组通了广播、有线电视;村部文化大院的建成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站的开通,为村民参与文化活动、学习实用技术搭建了平台;借助“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五是引资项目多,富裕新农民。全村共引进16个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六是项目建设火。总投资2100万元、长430米、宽46米的陆庙商业街正在进行基础工程建设;总投资500万元、新建40套住房的陆庙新村正在开展征地拆迁。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会议后,平桥区委、政府5月初画了一个圈——建立平桥区农村改革发展核心试验区,将洋河镇原辖的陆庙、苏庙、金牛店3个行政村23.1平方公里、人口6798人的区域作为试验区的核心区。”朱明嫫说。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