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曹中铭:IPO重启之后的新股询价变了调

2009年07月31日02:0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曹中铭

  暂停9个月之后重启IPO,表明市场已经恢复其融资功能,这无疑是一大幸事。特别是,此次又有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为新股发行“保驾护航”,更应该值得高兴。
然而,在新股询价过程中,以及由此派生的种种“怪”现象,或许也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证监会为了让新股发行更市场化,淡化“窗口指导”的作用,让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身来解决,体现出其大力推进市场化的思路。不幸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条“鸿沟”。

  询价制刚推出时,因为有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在20倍左右。股改后启动的大牛市行情,曾经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上升,如2006年发行71只新股,发行市盈率(摊薄)的中值为24.42倍,2007年发行的120只新股,发行市盈率(摊薄)的中值为29.92倍。今年新股发行开闸,除了成渝高速发行市盈率为20倍外,无论是“IPO重启第一股”桂林三金,还是其他的股票,其发行市盈率无不在30倍以上,并且像中国建筑竟然高达51.29倍,处于股改之后的第4高位。

  显然,市场化发行并没有产生市场满意的结果,因为高价发行,上市公司与保荐人无疑是其中的最大赢家。在目前已成功发行的新股中,多数上市公司的实际募资额均高于其拟募集资金额,如万马电缆比原计划多募了2.32个亿,桂林三金“超额”完成2.8亿元。而保荐人借助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大幅提升,其保荐费用亦是“水涨船高”。但是,在“新股不败”神话频频上演的A股市场中,高价发行甚至是“泡沫化”发行,无形中将风险推给了二级市场,实际上也是强加于中小投资者的头上。

  不容忽视的是,新股能够以高价发行,其根源在于目前的询价制度上。在机构投资者基本上被“赶”到网下之后,为了获取配售新股的资格,询价时报高价是其唯一的选择,否则就会失去新股“红利”。也正因为如此,报高价成为询价机构的一股潮流,进而传导至新股的发行价格上。

  另一方面,在监管层不再对于新股发行价格进行“窗口指导”之后,保荐人的“窗口指导”却出现了。出于满足上市公司融资的需要,也出于保荐人自身利益的需要,保荐人的价格“指导”更具有“导向性”。如桂林三金保荐人招商证券给出了17~21元的询价参考,其实际发行价格为19.80元;家润多保荐人联合证券给出的价值区间在19.3~22元,家润多实际发行价格为19.58元等。

  毫无疑问,新股询价已经遁入一种畸形的境地:询价机构竞相报高价;保荐人适时的价格“指导”;还有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底线”。事实上,在目前的新股询价机制之下,像成渝高速因为机构询价而没有达到20亿元融资目标的事件,绝对只是独立的“偶然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落实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措施、择机推出后续改革措施。笔者以为,后续改革措施中,改革目前已经变了调的新股询价机制,让询价机构的切身利益与新股发行价格“挂钩”已是时不我待。

(责任编辑:丁芃)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