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上半年,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共发行次级债12次,总额达1042亿元,一举超过去年全年974亿元的发行规模。而下半年以来,交行、中行、工行又分别发行了25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次级债。
和上一轮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在资本市场融资和接受上市公司制度约束的现代化改制动机不同,今年以来的银行业资本增资扩张需求,包括首次募股、增发募股、增发次级债务等,则与银行业贷款超发导致资产规模迅速膨胀、资本金充足率迅速下降有密切关系。
鉴于今年银行业出现的历史性超常规放贷实情, 当前有必要严格维护财金纪律,谨慎审查甚至适当限制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寻求新的资本增资行动,防止形成由商业银行信贷提供证券和债券市场资金、而商业银行又从中获取资本金增资、从而继续扩大信贷规模的泡沫化金融信用循环模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中,资本充足率是保证商业银行在出现一定的不良资产比率时,仍保有足够的负债偿付能力、避免破产清算的指标。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各大国有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资本充足率出现了普遍下降,并且如果不是在次级债务的补充辅助下,现在已经有商业银行迅速扩大的资产规模,将资本金充足率稀释到安全警戒线以下。但是次级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同样属于需要偿付的银行业负债。可以说,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偿付能力,几乎又降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银行业进行商业化改制前的历史性低点。
鉴于银行信贷超常规发放、脱离了资本充足率等基本风险指标控制的问题,银监会最近已经开始对银行业次级债务的发放计划进行约束。虽然股权融资优于债务融资,但我们认为,鉴于银行信贷进入股市和债市的通道难于截断,在当前的特殊信贷环境下,对银行业的新股权融资也应该审慎控制,维护金融市场的整体信用纪律。值得肯定的是,近来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自我风险管理的规范制度下,考虑到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对资本充足率和债务偿付能力的打击,已经决定对下半年的信贷发放规模进行自我约束。
在今年的信贷突击发放运动中,地方政府的债务担保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不少地方政府的显性与隐性负债规模,大大超越了地方政府的常规性财政偿付能力,收入与负债之间的杠杆率之高,早已经脱离了多年的财金纪律所要求的风险控制水平。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曾经历过若干年的低速增长期,但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以对中长期金融和财政信用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约束金融业风险管理和政府财政管理纪律,为后来银行业实现商业化改制、财政平衡稳步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们的经济运行遭遇到了类似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困难局面,但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严格遵守财金风险纪律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平稳过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