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的最后一天,终于把女儿上学的所有事情办完了。发现学校好多国际学生,她的室友是印度人,隔壁是中国人。看来提早到美国留学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现象了。”这是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新浪上一个9月1日的“微博”。
李开复还顺便回复了一下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对他送女儿留学的评论。此前,他还活跃在Twitter上,但现在他已经入驻新浪的微博。
Twitter在美国已经席卷了整个互联网应用。只能写140个字符、70个汉字的微博客呈现着信息碎片化、表达短信化的面目。
八卦、爆料、内幕消息是Twitter的必备养料。比如突发事件在场网友发布第一手的消息,或者是在现场的几句观感,或者是用手机拍下的照片。
2006年3月 blogger.com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了Twitter,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用户能用如发手机短信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
Twitter的巨大成功让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模仿者,如饭否、叽歪、嘀咕等。就在这一背景下,新浪启动了微博的服务内部测试,准备推出这一服务。新浪吸取了此前小网站们的“教训”,用户一有敏感内容发表,就被删除。
在功能上,新浪也支持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发送短信、彩信直接发布到新浪微博中,WAP手机上网方式也同时支持。新浪微博还已经内置了与博客的同步功能,支持包括新浪博客、QQ空间、搜狐博客、天涯博客在内的知名博客平台,当关联博客发表新日志时将会自动帮用户发表一条微博。
但这些并不重要,新浪的杀手锏是其有影响力的“名人”资源。腾讯也推出了仿Twitter的服务滔滔,目前尚无太大影响力,使用者大多是QQ用户。此次新浪借鉴了“绞杀”博客网站们的经验,采取了相同的推广策略,以名人效应拉动。
黄健翔、李冰冰、潘石屹、李开复、赵忠祥,这些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都已经入驻成为新浪微博的常客。
“很久没来更新,不是老大不想再混江湖,实在是辗转两个剧组,不是在拍戏,就是在去拍戏的路上……”可以预计,影星李冰冰更新的微博,只要每天一句话,足以让粉丝们刷出百万浏览量。
潘石屹的微博风格则迥异,“去年我发现美国一个基金经理的年收入相当于中国西部一个40万人口的县的财政收入总和。难道40万人口创造的财富还没有一个基金经理在电脑前玩数字游戏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多吗?应该引起思考。”他的几句话微博比他所写的博客更让人阅读轻松。
微博对博客的补充作用将十分明显。博客需要整篇文章来拉动,难度较大,互动效果并不好。比如歌星许茹芸的新浪博客三年才积攒了百万级别的点击,可是许茹芸在开心网上线一个月,就有100多万的好友。她一句话发帖,就可达到百万浏览量。而开心网的发言机制与微博相似,可以预见新浪把博客资源平移到微博平台上所引发的流量增长。
微博不需要很多互动。哈佛大学商学院2009年5月份对30万位Twitter用户的随机调查显示,大部分用户不发帖,只是看看。Twitter更像是一个即时广播平台。哈佛大学的该调研数据还显示,10%的Twitter用户贡献了超过90%的发帖量,Twitter更像是一个一对多的发布平台。
在盈利模式方面,Twitter类微博的未来方向,仍将沿袭互联网类媒体的已有模式。依靠创新服务,积累用户和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依靠广告投放盈利,或者等待其他市场机会。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认为,中国微型博客目前仍处于市场萌芽阶段。微型博客可分为两大市场,一类是定位于个人用户的微型博客,另外一类是定位于企业客户的微型博客。但广告主对于如何投放广告,获得好的广告效果,还没有好方案。
传媒大亨默多克近期表达了自己对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的看法,他认为Twitter用户的增长速度令人吃惊,但不知道如何盈利。与搜索相比,目前其他互联网新业务创收比较困难。
在新浪和腾讯这类门户平台看来,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他们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整合资源,并且不像小网站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这些门户网站已经在上一波Web2.0浪潮中收获了博客平台的果实,这次到了微博,悬念仍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