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姜雷9月底下旬挂牌,以“A+H”模式实现整体上市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下称中冶集团)募集资金最多将达到400亿元,为今年来中国也是全球规模第二大的IPO。
但这一切比之前计划足足推迟了一年的时间。
因为在职工股回购、股份公司设立等问题上的纠葛,这项被称为“泰山项目”的上市计划,在去年IPO冻结之前就应该成行。
从最初的下属科研院所单位的改制,到最终实现整体上市,中冶集团用了7年的时间,一切的纠葛也都源于此。但对于在高负债中艰难行走的中冶集团,对接资本市场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曾参与中冶改制工作的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祝波善认为,中冶集团的改制和重组虽不能做央企改制标本,但可以看作是整个央企改革的缩影。
受阻职工股 “按照原计划,中冶科工应该在去年的10月之前就完成所有的上市工作。”接近中冶集团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最初的计划中,中冶集团甚至希望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全部上市工作。但2007年开始筹备上市,职工股问题就横亘在他们面前。在中冶集团内部2007年底对于上市工作的总结中,“在职工股处理、土地权属等重点难点问题上难以突破”,成为上市工作放缓的主要原因。
根据2006年新修订的
《公司法》,上市前公司股东不得超过200人,超过该数的企业不能核准上市。
职工股的问题源于中冶集团的2002年的第一次改制。当时中冶集团下面的很多设计研究院经营都很困难,那次改制是要将这些下属单位转变制成为国有控股公司,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当时推行的是整体分立式改制,就是将企业的社会职能和经营职能分开,引入社会法人进行股份制改革。于是,这些研究院也就从中冶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变成了国有控股公司。在此过程中,中冶集团又在已改制的子公司中推行了高管及骨干员工持股。
“问题在于中冶集团回购职工股距离整体分立式改制的时间太近了,有的子公司刚刚成立职工持股会,就又要回购职工股,这也在当时引发了很多争议。”中冶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中冶集团也并不愿意开展职工股回购。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太高。一方面改制还没有彻底结束。记者了解到,2007年,包括北京设备院和建研总院两家科研企业在内,中冶集团下属企业改制并未结束。
当时中冶集团只是强调,对重要子公司要坚持国有绝对控股,保持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实现集团对重要子企业的持股比例达到51%以上。
记者了解到,中冶集团多次和证监会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变通的方法绕过职工股的规定。“但证监会就此问题并没有松口”,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回购成本 在得到证监会明确答复后,中冶集团必须要解决职工股回购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中冶集团开始了回购职工股的过程。
中冶科工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重组前,中冶集团拟投入本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中存在职工持股的共123家,其中二级公司30家,三级及三级以下公司93家,持股类型包括职工直接持股、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信托持股、自然人委托持股及特殊目的公司持股。
2008年,上述123家子公司均已按照相应规范方案实施了职务(工)股收购。
根据最初的上市安排,在2008年1月底,就应该完成职工股第一期收益支付;职工股企业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但这项工作一直往后推,到2008年中期才得以完成”,参与上市工作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了解到,回购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定价。中冶集团以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的审计报告为准,2007年3月26日之前的第一批出资购股,除了成本仅仅支付部分利息。3月26日到9月30日出资的第二批职工股,则根据上一年度净资产值的比例来进行核算回购。
不仅如此,据原计划,在2008年5月底之前,就应该完成的股份公司注资工作,也一直往后拖延,当年的12月,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才成立,中冶集团与
宝钢各占股份分别为99%和1%。
知情人士透露,股份公司人事安排上,中冶集团也费了不少的周折。“主要是在高管位置上的安排等等需要仔细斟酌”。曾经在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任中冶集团总经理兼法人代表的沈鹤庭,被任命为中冶股份的总裁兼法人代表。
而在中冶股份担任副董事长的王为民,接替了沈鹤庭在集团的总经理兼法人代表的职务。需要关注的是,作为后来者的年近70的老将刘本仁虽然身为中冶集团和中冶股份的董事长,却并不是这两家企业的法人代表。
熟悉央企构架的律师则称,按照旧公司法的惯例,央企的上市公司和集团内,一般都是由董事长兼任法人代表。
特事特办 “在中冶集团的上市过程中,因为与证监会的良好沟通。很多事情都是特事特办”,参与中冶科工项目的投行人士表示。
在中冶集团IPO申请过会之前,包括中船重工、中国北车等都已经提前过会,但最终都排在中冶集团之后。而中冶集团从证监会公告到拿到批文,前后仅6个工作日。
“一方面是集团和证监会前期沟通的比较顺畅,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冶项目是A+H,插队主要是为了如期启动H股的招股程序”。上述人士表示。
不仅如此,在中冶科工上市的资产中,还成功的实现了被业内称为“大A套小A”的模式。“这在以前的央企上市中是很少见的”,上述人士称。
中冶集团持有51.06%股份的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葫芦岛有色)在此次上市资产清单中。而葫芦岛有色的控股公司——锌业股份(000751.SZ)是中国最大的锌冶炼企业。
招股书显示,此次中冶集团上市资产中,包括了除纸业之外,工程总承包、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以及房地产共四大板块业务。
“锌业股份的资产占集团总资产比例不到5%,而且其主营业务是冶炼,对其他板块来说是实现产业链对接,并不会存在同业竞争,所以获得了证监会的特批。”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来,中冶集团上市提速的一个原因是对资金的渴求。近年来,中冶集团从单一的建筑服务商向资源收购、房地产业务方面扩张。这些投资都使得中冶集团的资金链显得十分紧张。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债务余额超过730亿,合并资产负债率达到了94.1%。
记者获得的内部信息显示,在年初的一次会议上,中冶集团内部讨论过是否将葫芦岛有色从整体上市计划中拿出去,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但因为涉及到再次审批的问题,所以最后还是放进上市公司了”。
记者了解,中冶集团2009年全年的业务指标为营业收入1750亿元,利润总额55亿元。但09年过半,中冶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利润27亿元。
对此,中冶集团总会计师李世钰称:一般而言,我们这个行业中的企业,5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应该体现在下半年。他表示,有信心超额完成全年的预测目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