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整合以来,新一轮国资大整合渐次拉开序幕。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地方国资委也行动起来,各个地方政府推动的整合举措相继浮出水面。随着整合的深入,近期地方国资委整合运动开始波及证券市场,多家地方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出现停牌重组。
为了更好地厘清地方国资委的整合动向,本报特别对上海、北京、重庆、深圳等国有资产规模庞大、国资整合较为突出的城市的国资整合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梳理,期望投资者能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近期,上海股集体异动。双钱股份以一个月内上涨约200%成为近期的明星股;同属华谊集团旗下的三爱富、氯碱化工也出现集体上涨;上周,上海贝岭、广电电子、广电信息也出现股价异常波动,股价连续大幅上涨。
“上海股的集体躁动应该是起源于上海市国资管理部门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推动的新一轮国资大整合,这种重组预期,随着上海国资近期的一系列动作而急剧升温。”某私募人士这样评述。
自今年6月起,一大批隶属于上海市国资系统的上市公司宣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6月18日,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中西药业同时宣布“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6月22日,广电电子、广电信息董事会通过了重组方案; 7月1日,上海最大的建筑类企业上海建工公告,因控股股东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酝酿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股票停牌;7月6日,上海老牌金融控股企业爱建股份公告称,“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将连续停牌,知情人士称停牌将为已拖延日久的爱建重组扫清最后障碍。7月13日,停牌逾一月的ST东航、*ST上航同时公告了双方的整合方案,上海最大的航空企业资产重组正式展开。8月25日,上海金陵因正酝酿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8月31日,锦江股份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伴随着这些重大重组事件的是,在这些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之前,一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开始大涨。而普遍的预期是,这一重整趋势还将继续,原因是在上海国资系统拥有的近72家上市公司中还有大量上市公司存在迫切的重组需求。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上海国资在资本市场的整合有两种非常明确的预期,一种是仅有一家上市公司且资产注入预期明确的集团,整体上市是最终目标。如上海机场集团、上海水产集团、城投集团分别只拥有上海机场、开创国际、城投控股各一家上市公司,而集团本身拥有大量经营性资产。其中上海机场的资产注入非常明确的原因是上海机场集团下属的上海虹桥机场即将投产,将会对上海机场造成业务分流和同业竞争。而且2006年1月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股改时承诺的“未来将通过一个上市公司整合集团内航空主营业务及资产”至今仍然没有兑现。另一种就是拥有多家上市公司且已分别确认相关主业整合平台的集团,这些集团有华谊集团、光明集团、百联集团等。重组关键在于如何处置集团内部剩余资产,未来可能的方式就是注入上市公司、进行剥离等。市场人士分析,近日华谊集团下属的双钱股份、三爱富、氯碱化工大涨就与此有关。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成功的地方国资整合的创新者,上海市政府的国资管理者对新一轮的国资整合充满期待。”熟悉上海国资整合的人士这样表示。
今年4月8日在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已明确表态:未来上海国资资产证券化的比例将从现有的18%提高到40%左右。据了解,2008年上海地方国资总量净值达到11500亿元,占全国国资总量1/10,其中经营性资产占其国资存量的7成左右,如果将证券化比例从目前的18%提高到40%,那么即将注入上市公司的国有经营性资产总量保守估计将达到1800亿左右。
据悉,上海市国资委已基本明确了新一轮国资整合的大致时间表,即“要在3到5年的时间内将47家控股集团减少到35到30家,2009年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和兼并收购,到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有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
随着部分产业整合的条件成熟,今年上海国资板块上市公司大规模重组再次启动,而且相比于2006年底完成的汽车产业整合,这一次整合的产业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上海国资系统一位人士表示,目前已有超过30家上海国资企业集团上报了“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规划”,占市国资委出资监管46家企业集团的近7成。依据这些“行动规划”,各企业集团在微观的企业层面将有更多话语权以及更高的市场参与度和开放度,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时间内将出现更多“大动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