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本周将在美国匹兹堡召开,这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一年来,二十国集团举行的第三次金融峰会。一年间,全球金融和经济形势已经大为好转,各国关注重点也已从危机应急措施转向后危机的持续发展。而危机爆发后备受指责的美国,似乎试图从此次峰会开始转守为攻。
1
危机刚退露分歧
当危机渐渐散去,共识的领域不断缩小,分歧的萌芽却已穿破地面。推进金融监管改革,这个危机爆发以来叫得最响的口号,时下已经被过度简化为限制高管薪酬。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希望本次峰会能就限制高管薪酬问题拿出具体方案,法国总统萨科齐甚至扬言,达不成一致就要退会。
美国对萨科齐的建议似乎并不感冒。总统奥巴马已多次表示不愿意在限薪问题上走得太远。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心有余悸,唯恐在监管上走得太远而丧失了金融竞争力。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一向被认为是成熟完善市场经济的楷模,可以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随意挥动指挥棒。
2
欲转嫁危机责任
不过,在即将召开的匹兹堡峰会上,奥巴马既不想在监管问题上被欧洲牵着鼻子走,也不甘心在道义上始终受制于发展中国家。为此,奥巴马提出把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纳入匹兹堡峰会议程。他9月20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我们不能回到以前那样,中国和德国等国卖给我们东西,而我们除了捏着一大把信用卡和房贷,什么也不卖给他们。”
美国的用意很明确:中德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其贸易盈余通过投资渠道回流美国,因此导致了金融泡沫。所以,为了让危机不再重演,中国和德国应减少对美国出口,并进口更多的美国产品。显然,美国希望借此将应对危机的道义责任转嫁出去。
3
中国也是受害者
次贷危机爆发后,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不过,中国方面始终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原因很多很复杂。因此解决经济失衡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坚持渐进、有序的原则,避免世界经济大起大落。
如果说美国是“金融恐怖平衡”的受害者,那么中国也同样是受害者。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通过制造通胀来间接免除债务。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通胀来削减自己的债务,而作为美元资产的最大持有者的中国,目前正面临30年前欧洲曾遭受的痛苦。
观 察
扭转失衡需渐进
奥巴马在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上说,更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有赖于中国更多消费和美国更多储蓄。从中长期来看这无疑正确,但如果我们承认贸易失衡是全球化过程中特殊现象的话,就可以明白,扭转这种失衡只能循序渐进,并且有赖于各方的长期切实努力。中国已经承诺,将把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但启动内需并不意味着放弃外需,启动内需亦不可能一蹴而就。将经济结构转型简化为贸易政策调整,无疑将令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
对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仍需谨慎,因为危机阴霾并未完全散去。无就业增长、双底型衰退的风险依然很高,部分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经济刺激措施退出策略尚不清晰,金融监管改革面临半途而废,这一切都需要各国政府联手应对。上述议题中的任何一项,都比全球经济再平衡更具有迫切意义。因此,在这一时刻强调全球经济再平衡,刻意激化二十国集团内部矛盾似不恰当。
(综合新华社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