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消息近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大声宣布美国经济已经见底,股神巴菲特对此也表示肯定,这样的话无不刺激全球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憧憬美好预期,同时更加坚定了投资者做多股市的决心。然而,这样的逻辑是否合理却值得怀疑。
由于中国股市本轮提前三个月于欧美股市见底,因此,即使美国股市还能涨三个月,但中国股市的历史规律证明,每年第四季都是探底的时期。而新股融资与创业板的加速推出也在不断稀释当前市场存量资金流,因此,我们判断,当前的市场似乎正在经历由2001年开放B股市场给国内投资者的历史,当新入场的二级市场参与者急冲冲买进B股以后,最终会发现,买入价格不幸停留在了当时历史的最高点。我们暂不具体讨论市场的各方观点,而是从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证券市场与价值悖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水是人们如此需要的东西,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而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物品。换句话说,为什么对生活如此必须的水几乎没有价值,而是能用做装饰用的钻石却索取如此昂贵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主要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不同。商品的数量越多,它每增加一单位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就越小。一句话总结价值悖论的意义在于,商品巨额的供应量会导致边际效用递减,因此,价格也就相应便宜很多。
证券市场同样能够运用价值悖论来解释。优质上市公司的价格之所以高,是因为数量太少,需求太多,大家觉得他是稀缺商品。而垃圾股的价格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垃圾股的数量多,价值低,需求少,价格自然上不来。
股票总量大增边际效用递减 自然,股票市场是受经济规律影响的。随着当前新股融资不断扩张以及创业板企业可能加速成批上市的出现,股票供应量将大幅增加,如果投资者的需求没有大幅增加,那么,投资者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出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新股。因此,新股的定价如果过高,或者超过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这种结果带来的就是新股上市必然要选择往下跌来实现供求的重新均衡。这种逻辑的前提是建立在并不强调某些企业内在价值仍然较高的前提之下的。最大的问题是股票总量出现了大幅增长带来的边际效用大大减少。同样的道理,优质的公司一旦被发掘出来,他的价格可能仍然比较高。但从市场整体的水平而言,在有效需求一定的前提下,股票总量的提升必然降低市场平均价格。 (来源:新华网综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