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家20年理财路过去,人们的理财观过于单一。
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一说起理财,不外乎把钱存银行,或者买“国库券”。上世纪90年代初,在南方工作的舅舅每次打回电话,都会建议爸妈“炒股票,赚大钱”,可是,由于观念等原因,爸妈还是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也不愿拿出来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
那时,我所在的城市虽然经济并不富裕,老百姓收入也不算高,但是人均存款余额却稳居全国“头把交椅”。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理财观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尽管股票对于包括老爸老妈在内的大多数工薪族还是新生事物,但在银行工作的三姨,却已凭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开始投资股票。记得那时,每个交易日的开盘时间,三姨就会准时坐在电视里的股市频道前,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或红或绿的股市行情,看一眼电视,就一口午饭。那时,在我眼里,股市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大磁场,能够让股民为之痴迷,为之废寝忘食。
三姨炒股十年,日子越炒越红火,老妈看在眼里,不由得也动了心,只不过从2001年起的漫漫熊市征途,暂时抑制了老妈赚钱的欲望。没有单边的市场,也没有不变的行情,自从2006年起,股市逐渐显露大牛相,老妈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入市赚钱的好时机。在三姨的帮助下,老妈办理了银行卡,开通了网上银行,通过网银“谈股论金”,几番买进卖出后,也委实赚得“一小桶金”。
那段日子里,老妈变成了一个狂热的“股民+基民”,只要有人一提股票与基金,她就两眼放光,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其投入程度,丝毫不逊于当年的舅舅和三姨。只不过,伴随着“牛尾巴”悄悄显露端倪,老妈却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仍然沉醉于“奥运行情”的春秋大梦里。等到牛宴散去、熊迹来临,老妈才发现自己不但把挣到的钱又还给了股市,而且还赔进去了自己的本金。好在赔得不算多,老妈及时止损撤出,倒也没有伤筋动骨。这场与金融危机相生相伴的熊市,给包括老妈在内的无数投资者上了很重要的一课,这堂课或许是一堂迟到的股市入门课,它的内容是:炒股不但有收益,而且有风险,要想在股海里淘到金,惟有稳健操作,才是长久之计。
近两年来,我和我的朋友们也开始在网上投资理财,与老妈那一代人相比,我感觉我们这代人的理财观更理智,也更成熟,生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所涉猎的关于投资理财的信息更多、渠道更广,除了股票、基金,各种债券与外汇、期货、贵金属,都是我们这些年轻的“炒家”所探讨的话题。的确,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有幸赶上了理财新时代。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钱袋子”,并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尝试着用钱生钱,用智慧“淘金”。我想,学会为自己打理财富,这应该是21世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用钱生钱,用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让价值体现更大的价值。十几年来,几代人的理财观踏着“时代节拍”,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保守走向开放,从懵懂走向科学,这一切,不正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体现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