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综合新华社报道伴随
华谊兄弟等第三批创业板公司15日集中申购,短短20天时间里已有28家创业板公司实施IPO(首次公开发行),创业板正渐行渐近。然而,偏高的发行市盈率、与中小板的同质化倾向……起步之初的创业板有着不小的隐忧。
问题一:“翻版”中小板 自一个月前首批7家创业板公司首发申请获得通过,截至10月12日创业板累计上会企业32家,其中28家已完成发行。
对于创业板,许多市场人士都有期待。但是,从前三批申购的创业板公司来看,起步之初的创业板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已完成申购的创业板公司中,不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机械、服务外包、休闲娱乐等新兴朝阳产业。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公司所属行业已经明显处于成熟状态,如
吉峰农机所处的农业机械行业、西安宝德所处的钻井机械行业等。与主板相似的行业分布,使得创业板难以体现吸纳创新型公司的特点。
事实上,9月18日首批7家创业板企业过会时,就曾因其财务指标均已达到主板上市标准而引发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如果行业分布、财务指标都与主板相近,创业板是否会变成中小板的“翻版”,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问题二:超高价发行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高价发行成为本轮IPO(首次公开招股)重启的重要特征,创业板也不例外。
来自
宏源证券(000562)研究所的统计显示,第一、二批申购的19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摊薄市盈率高达51.36倍,而第三批公司更是达到57.5倍,明显高于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38.83倍的发行市盈率。
“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实际上是对创业板投资价值空间的压缩。这也令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高市盈率的发行价长期居高不下,那么投资者只会为了“打新”而申购,上市首日很可能出现集中抛售的现象。
问题三:超募现象严重 另外,高市盈率发行使得实际募资总额远超拟筹资规模,多余募集资金如何管理,无疑也是创业板的隐忧所在。
中国的创业板历经10年,终将“破茧而出”,创业板开通前的超高价发行,使业界人士更关注如何加强对创业板的监管。有专家表示,创业板应该设置更加完善的退市机制,增加退市成本,明确禁止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禁止买卖壳资源,真正做到有进有出,在市场化探索迈大步子的同时更要加大监管力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