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华谊兄弟等第三批创业板公司15日集中申购,短短20天时间里已有28家创业板公司实施IPO(首次公开发行)。作为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创业板正渐行渐近。然而,偏高的发行市盈率、与中小板的同质化倾向……起步之初的创业板有着不小的隐忧。
存在价值打折扣
对于创业板,许多市场人士都有期待。但是,从前三批申购的创业板公司来看,起步之初的创业板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已完成申购的创业板公司中,不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朝阳产业。但仍有部分公司所属行业已经明显处于成熟状态,如吉峰农机所处的农业机械行业、西安宝德所处的钻井机械行业等。与主板相似的行业分布,使得创业板难以体现吸纳创新型公司的特点。
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如果行业分布、财务指标都与主板相近,创业板是否会变成中小板的“翻版”,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投资空间被压缩
来自宏源证券(000562)研究所的统计显示,第一、二批申购的19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摊薄市盈率高达51.36倍,明显高于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38.83倍的发行市盈率。以2008年业绩测算,截至10月12日全部A股市盈率为25.48倍,中小板市盈率为40.28倍。“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实际上是对创业板投资价值空间的压缩。这也令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
从成长性的角度,也可以印证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统计显示,28家过会创业板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较上年的整体增长率为37.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整体增长率为38.24%。而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公司利润总额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整体增长率分别为17.85%和14.59%。创业板增长率约为中小板的2倍。但也并不足以支持创业板高企的51.36倍发行市盈率。
股价或将大幅波动
实际上,除了行业分布、成长性和发行价格,首批创业板公司还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风险。由于一般处于发展初期,创业板公司能否继续存在或发展仍有变数。经营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虽然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可能巨大,但新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新行业的市场容量与成长空间等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高成长的预期并不一定会实现,风险较主板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设计较主板市场更为严格,创业板有“直接退市”的规定,会导致最后接手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由于创业板公司经营历史较短,规模较小,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股价可能会由于公司业绩的变动而大幅波动。 (新华)
创业板首发28家公司名单
特锐德、神州泰岳、乐普医疗、南风股份、探路者、莱美药业、汉威电子、上海佳豪、安科生物、立思辰、鼎汉技术、华测检测、新宁物流、亿纬锂能、爱尔眼科、北陆药业、网宿科技、中元华电、硅宝科技、银江股份、大禹节水、吉峰农机、宝德股份、新松机器人、华星创业、红日药业、华谊兄弟、金亚科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