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10月19日,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命于化解金融风险,破解银行不良资产难题,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十年后的10月19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仍未结束,中国华融已经踏上商业化转型的新道路。
此时中国华融已非彼时中国华融。作为公司的第三任总裁,赖小民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坐商”到“行商” 赖小民用从“坐商”到“行商”来描述中国华融的角色转换,自2009年初掌舵公司以来,“转型”二字就一直在他心中萦绕。
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可以看出华融彻底走市场化路子的决心。“以前我们手上拿着不良资产,别人主动来找我们,现在不同了,要主动联系客户,搞市场营销。”赖小民说。
1999年,为处置“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初剥离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我国相继设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2006年底,中国华融发布消息称,中国华融全面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开始面临业务转型的新课题。在转型的道路上,中国华融相继涉足证券、租赁、信托、投资等业务,依靠市场完成了转型的准备。
2008年,中国华融商业化收入超过总收入的九成,基本摆脱了对政策性业务的依赖。截至2009年9月末,公司已经超额完成全年利润目标,并比去年全年增长54.3%。
“以前我们是国家"给米做饭",给资金、给市场、给人才、给政策,现在我们要"找米下锅",全得靠自身的商业化运作。”赖小民说。
从“大客户”战略到“择机上市” 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华融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5月,与重庆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6月,与湖南
华菱钢铁集团共同组建中国首家钢铁产业投资基金;7月,与中国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8月,与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介绍,上述这些都是中国华融大客户战略的重要内容。所谓大客户战略,就是与政府、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大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发挥综合金融平台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大客户战略只是中国华融"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适时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走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路子;第三步则是择机上市,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赖小民说。
在谈到对战略投资者的要求,赖小民表示:“一要有良好的管理理念,二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实力和影响力,三是国有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没有做考虑,此外,要与中国华融的文化理念大体相同。”
从“处置不良资产”到“综合金融服务商” 2009年,被称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三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而在这一年,以处置不良资产为最初使命的中国华融已经通过收购和组建方式完成了综合金融服务商的准备。
2006年,中国华融正式控股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涉足金融租赁业,并与德意志银行等合资设立了国内首家中外合资资产管理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华融与
葛洲坝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2008年中国华融对新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重组,开始向信托业迈进;2009年,中国华融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华融全面进军房地产业。
据赖小民介绍,继全面涉足租赁、证券、信托、投资等业务之后,中国华融下一个涉足方向将是保险业。“目前,相关事宜正在商谈之中,目标锁定在寿险。”赖小民说,我们有优势,也具备经营保险业务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华融将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设成为以资产管理为主业,以证券、租赁、信托、投资等业务为支撑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赖小民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