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0月25日电题:生态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投资重点
新华社记者 拉巴次仁
中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0年间,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中央扩大内需投资43%以上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
生态建设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投资重点。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感应器”和“敏感区”。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投入力度,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005年,中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中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据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介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4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在惠及民生的人畜饮水项目上,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使1.7万名当地牧民喝上了放心水。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5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说,这项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实施的又一个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西藏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维护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将给西藏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如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西藏年水源涵养量可达约200亿立方米,同时其“碳汇”功能得到增强,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央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建设的同时,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也在逐年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2001年至200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共投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资金64.6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天池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使天山天池青山长绿、碧水长流,旅游观光业持续升温。
在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西部地区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各种生态环保的行政法规。2006年,青海省政府决定,在三江源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的开发,并取消对当地政府进行GDP考核,而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政府官员的最大政绩;同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宣布,为保护西藏碧水蓝天,西藏在全区范围内禁采砂金,自治区政府声明,如有盗采砂金违法违规行为将予以严厉打击。
中央和西部各省区市对生态环境的不断投入,使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仅西藏自治区共建立各类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0个,总面积达4126万公顷,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26.67%,居中国各省(区、市)之首。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