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但受制于资金约束和制度制约,也难免存在急功近利和顾此失彼的现象。10月29日,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论坛“谁来保障我们的社会保障”齐聚各方嘉宾,将针对当前社保改革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剖析。以下是搜狐财经发回的报道:
| |
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中国的社保制度之所以不能很好的与时俱进,我觉得都是时间惹的祸,首先我们对这个时间的理解,社保大或者说国家的这种社会保障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正统的教科书都说100多年以前19世纪,但是我最近看了一篇论文,实际上在14世纪公元1000多年,法国就建立了国家层面部分的社保制度,所以这个时间是可以往前推的。
因为在1300多年法国出台了“什一税”,这里面就对养老,当然这里面实物配比的成份多一些。
包括最后你在哪个地方领,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重要,我看我的同学父母是北京军区退休的,师级感觉,现在生活在加拿大,他说加拿大也待了十几年了,超过10年在那绿卡,加拿大每个月800加元领着,这边北京军区照样给他发着,所以不要说在哪,国外也可以领啊,所以要有这种观念。所以我们现在实际上是诸侯经济,要打破这种诸侯经济,中央要求各地政府以人为本,像这种各划转个人账户不划转统筹账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不以人为本,以人民币为本,就是算计那个人,现在一些地方出现民工荒,所以一个好的制度自然就是万般来朝。我觉得社保制度收一部分钱是替他收的,不能让人们将来花的时候少一分钱,最好多一分钱,更不要想截留多少多少钱。刚才我讲5个城市,就各按1/5标准当地发,生活在中国也行、生活在外国也行,但是我不能保证你生活在外国,你生活在外国还必须靠其他的,所以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呢,为什么都要强调这个、那个,强调客观条件,强调其他因素,都说我们不想做,时间惹的祸,所以我们把认识统一了、做法统一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快的解决。
我的同学在新加坡干了3年想回去,新加坡说欢迎你回去,但是你的公积金可以60岁来领,你现在也可以拿走,一分钱不给你少,但是有一条你拿走以后永远不要再来新加坡了,签个协议,因为他干了3年很伤心,我永远不来新加坡的,一分不少拿走了。这个制度就是说,一个地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好不好,就看你怎么对待外国人,不是对待本地人。比如说医保制度也是这样,医保制度怎么样与时俱进,我们现在医保制度,有医疗保障号码不行,还得拎着很多现金,你得押金垫付,不垫付不行,欧盟是医院垫付,我这儿有合同医院先垫付,中国是保险公司给你算钱,这个制度其实是很小很小的,不费吹灰之力,你管哪个病人成本高还是管北京那一百多家医院成本高,什么叫以人为本,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
农民自己掏钱看病,肯定他要抠巴抠巴的,但是有农村医疗的时候看病肯定大方一点,这就是制度带来的好处,允许他适当得大方一点。所以我们的医保总是不相信病人,这是比较坏的。
我也有一个同学,在日本大学当副教授,他参加了日本的国民保险,他父母都是北京下岗的,他医疗保险里边就打了两个勾,父母也连带了。你说他这个怎么报销?很容易,你在北京看完病,把单子寄过去就行,我就相信你,人民都是一分钱一分钱不少的交了之后,他报销还老不相信他,他犯了错误做假账或者假发票,就以法律制裁他,以人为本还得相信人,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时间不能再等待了。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974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