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日美票房遇冷美国人为何不喜欢《阿童木》?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2日09:15
  改编自手冢治虫漫画的电影《铁臂阿童木》上映后,在北美、日本和中国的境遇断然不同。北美首周票房是701.7万美元,列北美票房榜第六名,在日本则干脆是垫底,两地的失意受挫,直接导致了该片的香港投资方意马国际股价大跌。而在国内,上映仅三日,就以近4000万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内地CG动画影片首映周末票房的新纪录。

  这样的结果,因何而成?在中国受欢迎,原因非常明确,《阿童木》在中国,群众基础十分牢固,上世纪80年代的热播,已经使它嵌入一代人的记忆,重温也好怀旧也罢,都是观看的理由,比起《功夫熊猫》中近乎刻意的中国元素,《阿童木》的中国元素是潜藏的,却更天然,也更深切,制作方也深知这点,于是刻意迎合,电影中的配角是来自中国的黑发少年郎,画面上的文字也都是中文,国人于是也以近乎非常的热情,予以回馈。

  在北美的被冷落,原因也是明确的,电影《阿童木》中的价值观,不是美国人乐见的价值观。《阿童木》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身份焦虑的故事。电影中的阿童木,有人的记忆,却是机器人的身体,在那个机器人处于最底层的乌托邦里,人的记忆,使他不承认自己的机器人身份,机器身体,使他又不被缔造自己的父亲接受,甚至遭到拒绝和驱逐。他闭目躺下,将自己的蓝核还给父亲的那一幕,不能不叫人联想起《哪吒闹海》——哪吒自刎,将身体还给父亲。

  而在那个地上的国度,他看似被接受,却是在隐藏自己机器人身份前提之下,他不断暗示,小心翼翼地为自己埋设伏笔:“我孤独”、“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那种孽子式的两难境地,那种磨人的身份追问,简直呼之欲出。如果再强烈一点,再阴暗一些,就赶上弗兰肯斯坦故事和吸血鬼故事了。

  手冢治虫的原作,其实就是一部焦虑之作,不仅有身份焦虑,还有生存的焦虑,漫画里的阿童木,始终那样孤独,背景里,总有苍茫的水泥丛林和浩渺的宇宙,但他还是脱不了地上的根,永远要通过辛苦的劳动,去换取能量棒,永远要被能量棒所驱使,所左右,并忍受出卖和欺骗。

  美加人体会不了这样的纠结。他们的历史是雪亮的,没被殖民过,也没有在“现代”的骤然闯入中挣扎过。他们的电影性格,是白亮的、痛痛快快的,电影里的价值观得是简单的、一目了然的:“勇气”、“自由”、“友谊”、“爱”,像蒂姆·伯顿那样油光水滑地阴森一下,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而卡通片,更得将这种准则奉行到极致,如《机器人瓦利》或者《变形金刚》,或者像意马国际为美国华纳兄弟制作的《忍者神龟》那样,完了就完了,绝对不能让观众把情绪带回家,一路上想着,还妨碍交通安全。而《铁臂阿童木》却是曲里拐弯的、不痛快的、阴暗的、龃龉的。美国人不会喜欢这样的卡通。但日本人呢?日本人又嫌它太美国。《铁臂阿童木》作为电影的处境,和阿童木的处境,简直如出一辙。所以,一种价值观要想四处通行无阻,就得最大限度地削薄它的特性,越虚无,越容易得到热烈的响应。

  (韩松落)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