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社科院:谨防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麦道夫现象"

来源:金融时报
2009年11月02日10:56

  本报讯 2009年上半年,银行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高达7.72万亿元。转而,从第三季度起,商业银行与企业部门一度陷入资金紧缩。这种情况导致了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通过置换信贷资产和转让票据等方式,腾出规模发放贷款,以确保盈利以及控制流动性过剩局面。进入8月份,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开始大幅增长,9月份更现飙升状况。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在最新一期《银行理财产品分析与评价月报》报告中披露,最近注意到有银行对某款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本息支付宣称来源于贷款主体偿还的本金、新发理财计划的募集资金和信托贷款转让资金三个方面。而用新发理财计划的募集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收益,似乎让人隐约看到了之前麦道夫“庞氏骗局”案中“用新投资者的后续投资资金支付给老投资者作为本息收益”的影子。

  月报认为,过去一段时期,国内理财领域中循环贷款类理财产品的操作思路潜伏着风险。尽管产品设计者及监管者或许怀有良好的初衷而浑然不觉,但在金融创新面前,风险管理与监管的技术不应被淡忘。用新发理财计划的募集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收益,仅从形式上看,用短期理财产品对冲中长期贷款不失为解决理财产品期限与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做法实为不妥。没有中间增信机制的安排,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状况容易受到发行主体在产品约定权责之外的特别操控。在这类理财产品中,潜在的风险包括贷款主体的信用风险、新理财计划不能成立的风险或剩余期限的信托贷款无法转让的风险。以受让后续理财计划所支付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做法,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环式陷阱,极端情况下,如果产品到期时,新的理财计划未能如期成立,剩余期限的信托贷款也无法转让出去,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都有可能受到损失。

  受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形势影响,国内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偿债能力普遍下滑。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下滑,内需不足,造成了国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下降;其次是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保持一定的放贷规模,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央和地方财政减免部分税收并保证经济刺激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构成了双重挤压;再者,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本身而言,自2008年以来不断爆出零、负收益现象,更有部分理财产品引发了投资者的高额负债。为息事宁人,前期有部分商业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补偿或对产品进行展期。因此,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不容轻视。

  面对这种现象,月报建议对于信贷类理财产品,金融机构及其监管部门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监控。第一,控制单笔产品的募集资金量,使其不要超过理财产品存续期内贷款主体的偿还额度。如此操作,投资者仅需承担贷款主体的信用风险,而非其他风险;第二,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应要求发行主体承担贷款主体的部分风险,如考虑引入类似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自购约束。一旦贷款主体违约,发行主体需用自够资金进行补偿,在此基础上,才能共享收益。就中资银行的产品结构而言,除少数的结构类产品外,信贷类产品是理财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已有部分信贷类产品到期折价的先例。全球金融危机和麦道夫骗局殷鉴不远,国内还需谨防裸泳现象在理财领域再度发生。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