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徒劳无功的人民币升值论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09年11月04日16:25
从今年初迄今,欧美又掀起了一波来势凶猛的人民币升值声浪。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论有何特点,为何卷土重来,又该如何评估其影响等,值得深入分析探讨。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欧施压人民币升值由来已久。自2005年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欧美的人民币升值论也一直从未停歇,不过大规模、成气候的声浪,算上这次仍只有两次。
上一次是从2006年保尔森接任美国财政部长后发起,到2007年底人民币升值舆论压力达到顶峰。概括起来,2006-2007年的人民币升值声浪有如下两方面原因: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面对日益加剧的中美贸易失衡状况,民主党掌控的国会加大了对中国汇率问题的指责力度和对白宫施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当时中国输美产品出现几次大的质量安全风波,引发美国国内舆论广泛关注,汇率问题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挂钩,从而被彰显放大。经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平台,美方反复高调表达人民币升值诉求,在当时两国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空间的大背景下,中国一边晓之以理以舒缓压力,一边也借助汇改等主动、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平稳升值,幅度之大连美方也无话可说。值得注意的是,从背景上看,当时全球经济以及中美两国经济形势都还处于乐观上升期;从主体上看,那一波人民币升值声浪几乎是美国唱独角戏;从效果上看,人民币的确在稳定有序地升值,相较于2005年汇改前升值幅度高达30%以上,更重要的是,升值一方面不仅没有伤及中国的出口,中美贸易大局也总体上朝着健康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仍在继续攀升;从结果来看,中国总体上还是顶住了那一波舆论浪潮,更学会了应对美国汇率口水战的技巧和战略。
今年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论,从时间上看,可以以2月份美国财长盖特纳被提名时的言论为发起标志,以10月份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以及包括英国首相布朗等欧洲政要的人民币升值言论为顶峰标志,以今日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发表人民币短期内难以大幅升值的言论为间歇标志。从时机和背景上看,无疑是起源于反思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根源的分歧,在空前的危机面前,欧美国家开始盛行一个简单的路线图式论调,即“人民币汇率被压低——中国与美欧贸易失衡——中美储蓄消费方面严重失衡——华尔街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从参与主体来看,和上一波声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虽然是发难者,但随后很快平息,欧洲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很快跟进成为此一波人民币升值论的主力,并力图大肆煽动包括印度、巴西、东盟等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从战术和形式上看,与上一波直接施压不同,这一波不仅有直接舆论施压,更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形式的贸易战作为外围突击手段。
尽管这一波人民币升值声浪来势似乎更加迅猛,范围也似乎扩大不少,对华负面影响好像也大幅增加,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仍不十分明朗,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经济这一新兴动力寄予厚望的大背景下,这一次舆论声浪注定徒劳无功。一方面,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面前虽然未受到致命打击,但至少未能独善其身,相反,负面影响十分严重,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3、4月份之间的出口锐减、失业人口猛增等形势,已经让中国疲于应付,此时若屈从于欧美压力,放任人民币升值无异于雪上加霜,中国经济复苏将漫漫无期;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目前的复苏势头已经并将继续给全球经济以巨大信心鼓舞,在此背景下,已经具备应对西方人民币升值压力策略的中国,自然更有底气和能力化解这一波升值声浪的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汇改的决心和信心,以及中国实现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战略性转变的坚强意志,西方世界多年来仍未设身处地甚或换位思考式地加以分析和理解;更没有理解中国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诸多苦衷。一味搞老调重弹式的施压、口水战,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可能引起反向效果。在经济形势好转后,中国不仅将继续稳步推进汇率改革,其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国际化的总体战略也会循序渐进地得以实施,西方国家对此既应该有清醒的判断,更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否则,以邻为壑式的逼迫人民币升值,终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口水战。
昨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文章援引一位西方经济学者的话来表示这种徒劳无功的哀叹:“明年年中前,中国政府不会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恢复升值。”相信,随着西方有识之士的醒悟和呼吁,已是强弩之末的这一波人民币升值声浪,最终将同前一波一样风息浪止。(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来源:上海商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