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份M2同比增幅升至29%,并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已经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开始为明年的通胀而担忧,并指出应及时退出目前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再次过热。对此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庆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从目前的M1、M2指标来断言明年的高通胀,其实犯了简单化和机械化的错误,,今年“真实”的M2增速比实际公布的M2增速其实要小很多。
三季度“真实”M2增速仅为20%
与央行公布的三季度M2增速高达29%相比,大摩预测“真实”M2增速水平仅为20%,这一水平相比2007年三季度同期26%的 “真实”M2增速其实有显著回落。
王庆解释道,“真实”的M2增速指的是真正可以转化成有效购买力的货币供给,正是这部分货币与价格和GDP之间的关系才更紧密更贴切。
根据目前普遍的定义,M2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除了包括M1即狭义货币供应量之外,还包括企业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以及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王庆指出,在中国的情况下,M2的范围其实是过于“宽泛的”,这是因为中国居民在银行的长期存款,可能并不用于交易目的,因此也并不能代表实际或者潜在的购买力。
“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M2在GDP中的占比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这一比例高达193%,中国居民的存款占GDP的份额为85%,但是其用于股市等金融投资的份额仅占GDP的25%,”王庆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名义上M2的变化,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以交易为目的的货币供给的变化,以名义M2为基础对于通胀的判断是存在误导性的。”
根据大摩的预测,如果单纯考虑存在真实购买力的货币供给,那么三季度“真实”M2的增速比公开数据要低很多,仅为20%。
明年不会出现高通胀
大摩指出,基于上述分析,再加上整体出口增速仍比较虚弱,这将成为较长时间内压制通胀的有利因素,综合起来看,对于明年高通胀的担忧是过虑的。
根据大摩的预期,2010年平均CPI通胀率为2.5%左右。大摩还指出,当考虑被削弱的需求因素时,判断通胀还应该考虑到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国际商品价格和国内食品价格的影响。不过大摩认为考虑到非食品CPI通胀或受到抑制,明年推动通胀的主要因素将是食品价格变动。
与大摩的观点相呼应的是,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有关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发行大量货币可能导致通胀的判断是错误的,他指出2010年中国基本不会发生通胀。
王庆还认为,中国的经济正在恢复过程中,但还没有出现过热迹象。
明年三季度或加息
在政策应对方面,大摩判断,目前的货币政策基调到年底可保持大体不变,但随着明年银行新增贷款或回落至7万~8万亿,料明年年初货币政策将转成“中性”,但政策的全面紧缩到明年年底之前都不太可能出现。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的上调,以及人民币的升值不太可能在明年年中之前展开。
“由于明年通胀压力可以得到抑制,所以明年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可能是通过存款准备金进行流动性管理,”王庆表示,“我们预计央行可能会在明年三季度调整基准利率,那时CPI通胀同比增幅预计将超过3%。但既然CPI通胀在2010年上半年仍比较温和,所以利率调整预计在上半年不会超过25个基点,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管理通胀预期。与此同时,考虑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实际上的挂钩,我们不认为央行会先于美联储加息。”
王庆同时指出,如果贸易复苏带来的外部流动性过剩比预期提前出现,那么不排除2010年第二季度初央行就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