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未来之星

珠三角“富二代”显山露水

来源:大洋网-《赢周刊》
2009年11月06日16:03

  珠三角“富二代”显山露水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财富阶层的这一遗传学令人着迷。

  陈洪乾,东莞市宏海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子,在大学时期就依靠自己的人际网络做起了生意,现在已经接手家族企业一年几千万的生意。

  康妮,汕头某玩具公司董事长之女,身家过亿,但出差时能搭公交就绝不打的。与很多民营企业的接班人一样,她的路早已被铺好——出国留学后回国,接掌家族企业。康妮的父亲已经把电子商务这一块业务完全交给康妮打理,包括人事任免权。但康妮心里清楚,她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还需要很多锻炼。

  YoYo,佛山市三英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梅之女,多年来基本上在走父母安排的路,但她心里始终没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原则。她现在没有接手母亲的洁具品牌之念头,她更愿意“另起炉灶”,继续做自己创办的服装厂。

  “接班”已成为中国大量民营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珠三角民营企业也渐渐进入交班的高潮。碧桂园大老板杨国强把20多岁的女儿杨惠妍带上了接班人之席,更多的年轻“富二代”也正在路上。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民营企业的接班人逐渐地被符号化,社会给了他们一个标签——“富二代”。飙车,拿着父亲给的金卡、买价钱五位数以下的东西不用考虑,觥筹交错,流光溢彩……这是普罗大众对豪门“阔少”、“千金”生活情景的想象。“富二代”一词,包含着极为复杂的情绪,特别是在对财富的追逐欲望如此强烈的时代。

  但在和珠三角“富二代”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批“80后”“富二代”是很有自己思想的一代,他们比同龄人有着更多经历和磨练,他们有能力去承担沉甸甸的责任。

  他们的前方,非常精彩,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才刚刚开始上路。

  陈洪乾:吾家有男初长成

  □赢周刊记者 蓝云

  大学毕业那年,陈洪乾24岁。两年后,他说:“男人应该三十而立。我现在26岁,不做出点什么对不起自己。”

  陈洪乾现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东莞市宏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另一个是佛山市金塘海贸易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东莞宏海是陈洪乾之父创办的家族企业,佛山金塘海是陈洪乾和一个朋友合办的企业。现在,父亲已经放手让陈洪乾管理宏海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他名片上虽然印的是销售部总经理,但实际是干着公司总经理的活,管理着公司一年几千万的生意。对于自己名片上印的职务,他很老成地说:“名片上职务印太高并不是好事,有时话说得太满,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向父亲学习人脉经营学

  陈洪乾的父亲是做业务员出身的,后来创办了东莞市宏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进口石油供给工厂。父亲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在生意场上的作用,这一点对陈洪乾影响甚深。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做生意的手法上,更表现在陈洪乾的日常生活中。

  在广东商学院读大学的时候,陈洪乾是电子商务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

  大二的时候,陈洪乾就开始涉足商海,做各种代理考证业务,例如国际电子商务师、卡耐基课程。当时他认识一个师姐,师姐觉得他这个人还不错,就把这项业务交给了他。这是陈洪乾通过自己的人际交往获得的一项业务。

  “做事业都是从做人开始,从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开始。”父亲这样的观点,早已在陈洪乾心里扎根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他还“升华”了父亲的观点,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每个人头顶都有一个光环,这个光环的能量来源于你的人格魅力和综合能力。”

  记者问及他是否喜欢成为众人的焦点时,他说:“不,只是希望能被人需要。”不过,他倒不介意偶尔出出风头:“该表现时就表现,该出手时就出手嘛。”

  陈洪乾不太看重学习成绩。因为多次挂科,他还被起了个“补考小王子”的外号。“IQ不高,EQ还可以,”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事实上,陈洪乾的成绩并不差,从小陈洪乾的学业一直都不需要父亲操心。只是他的脑子里除了考虑怎么把书读好,他还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比如生存,比如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因为陈洪乾并不是那些“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境况并不好,致使他比同龄人更早地考虑现实问题,也更早地接触社会。现在看来,小时候的磨练倒成了他今天的一笔财富。

  保守和激进的平衡术

  由于大学时期就开始历练,陈洪乾毕业后正式接手了家里的生意,他对自己信心十足。“现在哪里还要他带?现在还常常要父亲带还得了。”陈洪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主要是碰到决策上的事,或者一些比较大的突发状况,才去请教父亲。

  不过,姜毕竟还是老的辣。由于经商经验不足,也发生过一些令陈洪乾心痛的事情。

  一个客户赊账压了公司四五十万。公司的业务员去收款才发现对方的工厂已关闭,员工也都已撤离。陈洪乾头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当时又在外地出差,一时间就慌了。“客户的工厂即将倒闭,一般都有很多迹象。虽然我感觉到客户的生意变差,却没有想到过会倒闭。”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客户的异状,陈洪乾把此次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虽然案子的实操是由公司业务员和经理人来完成。经此教训,陈洪乾不由得承认:“父辈的思想还是很有用。”

  不过,如果你认为陈洪乾只是个父亲的意见的执行者,那你就错了。当记者把他的“父辈的思想很有用”理解为“父辈的观点更多的时候是对的”的时候,他马上纠正道:“不是‘更多时候’,就是对的几率稍微高一点,大概是55%吧。”

  在陈洪乾看来,父辈们观念保守,他们的经商理念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他并不否认保守有保守的好处,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年轻,敢打敢拼。这种做事方法不一定很好,但毕竟自己是冲在最前线,对生意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父辈们更多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

  在生意的处理上,陈洪乾也一直在保守和激进这两种风格中间寻找一种平衡。比如经营煤场的时候,父亲的观点是煤厂是决不能赊账的,必须拿到钱才给货,这是死原则,不能打破。但陈洪乾却认为自己对客户信用比较了解,赊点账没关系。“为什么不帮助客户把生意做大,大家共赢呢?”

  虽然父子持不同的理念,但父亲没有过多地干涉陈洪乾,具体操作还是放手让他去处理。到了客户的结算期,煤厂被压了一些钱,有些还变成死账。此时,父亲会开始趁机灌输他们的观点:“你看吧,早跟你说不要让人家欠款了,被我说对了吧。”

  弦不能总是绷得这么紧

  “我每天都在接电话,平均每天200~300个。”记者问起陈洪乾每天在忙些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为了“逮”他做采访,记者打了十来个电话,才从他忙碌的间隙中勉强挤出30多分钟。而这30分钟,还是从好几个时间段里凑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聊不到2分钟,他的电话铃声就响起。

  “压力很大,可能也是因为经验不足的缘故。”陈洪乾有些谦虚。

  现在这么忙,陈洪乾也在想办法做一些调整。他希望通过合理分工、方法的改进、引进人才等,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他明白,弦不能总是绷得这么紧。

  康妮:杨惠妍式成长

  在五福娃还没被创造出来之前,“福娃”这个词已经被用在康妮身上。身为一个资产过亿的家族企业的继承人、父母的掌上明珠,还没有参加工作就开名车,随父亲到世界各地参加展会,更不用说为找工作和赚钱烦恼,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福娃”这个称呼用在康妮身上都十分贴切。

  不想长大

  与杨惠妍等很多民营企业的接班人一样,作为汕头某知名玩具公司老板的长女,康妮的人生轨迹似乎早已注定——出国留学,然后回国接掌家族企业。

  去新加坡留学那一年,康妮16岁,刚上高一。从远赴海外的那一刻起,她满脑想的是“可以出去外面开开眼界,太棒了”,而在她的背后,却是父母关切的目光,其中饱含着学成归来后承接企业经营的殷切希望。

  就这样,康妮在新加坡从高中一路念到大学。大学选择的专业也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那年,康妮的妈妈催着她回家结婚、学做生意。妈妈的想法在康妮看来几近疯狂。“我才22岁,结婚?那应该是在遥远的将来吧。”

  康妮以继续读研究生为由,拒绝了母亲的安排。她已经到了不是父母安排什么她就做什么的年纪了。在与母亲的拉锯战中,康妮获胜了,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英国继续她的学业。

  时光如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康妮终于到了她不得不面对责任的时候。那时候刚好有一首流行歌,歌名叫《不想长大》。康妮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哼“我不想我不想长大……”

  作为最后的抗争,康妮回国后拒绝接掌家族企业,理由是“先到其他企业历练一下,学习学习人家的经验。”

  可是,一向幸运的康妮这次碰壁了。因为她回国这一年,正好是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大量工厂倒闭,很多企业裁员还来不及。康妮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最后她只能沮丧地回到自己的家族企业。

  “如果能出去的话,我肯定不愿意回来。”一年多后,康妮似乎还没非常满意她现在的“工作”。

  不同的观念

  在康妮眼中,父亲总是太低调;在父亲眼中,康妮总是欠缺深思熟虑。

  例如在对待媒体采访这件事上。

  本报记者曾经对康妮的家族企业作过一次报道,而该报道得以顺利进行,竟然是因为康妮的一时口快。

  在金融危机中,很多出口型企业都受到重创,而康妮家的生意却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生意依然做得风生水起。为了探索其中的秘密,记者当时联系康妮,希望约其父亲做一个采访。一方面,康妮觉得利用媒体报道宣传是个不错的主意,另一方面,康妮对记者比较信任,于是当即就答应了。

  随后,康妮将此事告知父亲,遭到了父亲的反对。此前,有不少媒体找到康妮的父亲希望做采访,都被他婉拒了。他经商大半辈子,看到了很多企业的沉沉浮浮,“人怕出名猪怕壮”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经过康妮努力的说服,父亲终于答应了。不过同意接受这次采访,他看中的不是宣传的效果,更多的目的是尊重康妮的意见,树立她的信心。他的生意能做到这么大,也是因为一直本着诚信为本的理念,他不想看到女儿失信于人。

  不同的方式

  开始接触企业的经营后,康妮老是习惯不了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不太注意上班的时间。因为这点,她时常受到父亲的批评。在父亲的观念里,必要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

  “你总是看到我迟到,怎么不看到我晚上忙到2点多钟才有空睡觉!”康妮觉得很受委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康妮真的没有偷懒。

  前阵子,她忙着购置各种专业摄影设备、拍照、处理图片,放到挂在阿里巴巴网站的本公司网页上。

  当初,康妮提出做电子商务的时候,父亲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更愿意通过传统的经销网络铺货,或者通过世界各地的玩具展拿订单。不过,他还是支持她去尝试,毕竟他虽然追求平稳,却并不固步自封。企业能从一个小作坊成长到资产上亿的公司,与他多年来一直鼓励创新分不开。

  他没意料到的是,阿里巴巴真的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生意。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更多的国外买家为了节省成本,直接通过网络采购。

  现在,康妮的父亲已经把电子商务这一块业务完全交给康妮打理,包括人事任免权。

  虽然在经商观念和方式上,康妮与父亲有时不一致,但康妮在这一年多的学习中,对父亲的远见、待人处世等各方面的经验非常佩服。她说:“父亲的经验比商学院学的那些条条框框有效多了。”很多事情,她会先咨询父亲并请倾听他的建议。康妮心里清楚,她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还需要很多锻炼。

  YOYO:我更愿意“另起炉灶”

  外表顺从,内心反叛

  YoYo是佛山市三英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梅的独女,她的经历在珠三角很多企业家的子女身上都有相似之处。

  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暑假,父亲说:“你去学画画吧。”YoYo说:“也好啊。”刚开始,YoYo学画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她没有想过,“画画居然可以这么过瘾”。更没想到过把艺术变成自己的事业。

  15岁那年,妈妈说:“要不你去英国念书吧。”YoYo说:“也好啊。”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里,YoYo学的是现代艺术。在伦敦,她还给去画廊打过工,那时候,她就想开个画廊。

  20岁那年,YoYo回国,想继续学艺术。但母亲说:“艺术不太实用,还是学服装设计吧,服装设计实用点,也和你的艺术能搭上边。”

  YoYo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她在读服装设计的时候觉得很有乐趣,慢慢就喜欢上了。她在学校结识了她现在的先生,毕业后两个人办起了服装厂,最初投入10万元,现在服装厂每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00万元。

  在外人看来,YoYo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女孩,而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其实我是外表很乖、但是心里很反叛的人。”

  事实上,YoYo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执着。现在看起来,她走的是顺从母亲的路,但是她从未放弃开画廊的想法。“到了三十岁,赚到些钱,到时会尝试去实现这个想法。”

  用艺术赚钱的矛盾

  做了服装行业之后,YoYo发现,商业和艺术是很矛盾的两个领域,要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并不简单。

  在YoYo看来,现在市面上成长非常快速的服装品牌也只能成为服装品牌,而她希望做的是和国际时尚接轨的时尚品牌。

  YoYo有个喜欢的牌子,叫“例外”。这个牌子在中国时尚界很出名,是由中国的一个设计师开创的。这是一个商业和艺术成功结合的例子。

  “我比较喜欢意大利家庭作坊那种方式,一代传一代。我可能没办法做到一代传一代,但是我希望能靠自己的设计去吸引顾客。”

  记者给了YoYo两个假设性的选择:第一,做自己很坚持的时尚牌子,但是赚不到很多钱,只能满足正常的生活;第二,做规模很大的服装牌子,没有太多的设计元素,但可以赚很多的钱。

  YoYo选择了前者。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YoYo和母亲做生意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冲突。

  母亲时常告诉她,员工要满负荷工作,公司才能盈利。YoYo很同意这一点,但她并不打算彻底执行。“我希望出来的东西比较细致。我没想过通过生产这个环节去赚钱,生产只是个附加的价值,我更希望靠设计和开发去赚钱。”

  在员工的管理方式上,母亲喜欢采用严厉的方式,经常开会、训话,员工犯了错会很凶地批评员工。YoYo对员工的管理则趋于和谐式管理。“让员工害怕你,其实这个管理方式也有问题,他可能有些事情不敢告诉你,或者犯错不跟你说,这些其实会造成公司的损失。”

  事实上,由于这种带有艺术家理想色彩的经商理念,YoYo遇到了一些麻烦。在广州这个务实的商业环境,必须通过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才有可能赚钱。而她工厂周围的其他公司,做的都和她不一样。“周围的工厂都是做那些很毛的东西,工人会觉得,隔壁厂这么赚钱,跑到其他工厂打工。”

  不喜欢应酬

  与很多企业家一样,为了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人脉网络,吴少梅会带着儿女去和生意伙伴应酬。这种应酬场合免不了喝酒,YoYo并不喜欢。“他们那一辈的人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些我不认同。但是我跟他们在一起,你不可能不认同。”

  YoYo自己做生意从来不和客人喝酒。她不理解老一辈做生意为什么非要喝酒,大家其实可以很冷静地坐下来谈事情。

  虽然不喜欢应酬喝酒,但是如果给别人打工需要勉强自己去喝酒,YoYo还是会喝。“没办法,工作上需要,肯定要负责任。不过我会硬来。”

  在香港一家服装公司工作的时候,她就“硬来”过一次。那次,上司带着YoYo去见南通一个客户。当天客户有一个应酬,要和当地政府官员一行人吃饭。客户与YoYo很投缘,应酬时就把YoYo拉去了。为了帮客人挡酒,YoYo一个人对七个大男人,喝了4瓶白酒,结果吐得一塌糊涂。“那时我心里就觉得,我一生都不要做这种事。”

  “其实我酒量不是很差,会和好朋友喝,但不喜欢为了应酬而喝酒。”在YoYo的心里,母亲那一代的商业思维是自己不可能全盘接受的。

  链接〉〉〉

  “富二代”普遍不认同父辈经营理念

  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近期依托“富二代”圈内的联谊组织——“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90%的富二代工作年限不长,现在却都在担任公司高管。多数人月消费5000元到1万元,每个月的消费中比例最大的是工作应酬,占38%;但其日常消费方面还是比较理性,大部分的消费也是围绕工作学习展开。

  接受调查的“富二代”业余生活中排前三位的活动分别是聚会泡吧,占33%;户外活动,占28%;阅读,占19%。他们的生活圈子中,占据主要位置的还是同学圈,占43%;其次才是生意伙伴,占26%;排在第三位的是同事,占到22%。

  72%的受访者认为决定自己成功和决定父辈成功的因素是不同的。关于自己治理企业和父辈治理企业手法上的不同,“经营理念的不同”排在第一位。调研发现,有49%的受访者基本不赞同父辈的经营理念,但是能够和他们有效地沟通;另外还有44%的受访者基本赞同父辈的经营理念;持“非常赞同”和“非常不赞同”极端态度的各占4%和3%。

  父辈的哪些资源是“富二代”最看重的呢?56%的受访者选择了父辈“为人处世的经验”,29%的人选择了父辈提供的各种社会资源;11%的人选择了父辈经营企业的思路和视野。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