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环渤海经济“近喜远忧” 能源消耗和污染成挑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栗建昌 张涛 孟华
2009年11月16日10:50

  环渤海区域内产业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能源消耗量和污染防治压力将构成地区经济的新挑战

  有“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之称的环渤海经济圈,今年前三季度,后发先至,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增速抢眼;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势增长、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得益于资源以及政策等多种利好因素叠加的环渤海地区经济,受访专家认为,能源消耗量和污染防治压力将构成地区经济的新挑战。从长远来看,区域经济的企稳回升,还需要增强自主增长动力,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加速形成功能分工明确、产业体系互补的城市产业集群,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环渤海地区与别的经济区域的差距,不在于中心的发展程度,要实现经济的真正腾飞,关键在于破解“联城之难”。

  环渤海经济活力涌动

  环渤海经济圈有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义范围还包括山西和内蒙古,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尽管去年以来遭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但是,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环渤海区域迸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前三季度,内蒙古、天津分别以16.9%和16.3%的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两位。辽宁、河北、山东经济也呈现两位数增长,北京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的资源经济大省山西,第三季度GDP增速也达到8.2%,已走出经济下滑的最低谷,重回经济同比正增长的行列。

  这其中,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天津滨海新区表现尤为抢眼。前三季度,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长23.1%,呈现月月攀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完成投资约1800亿元,增长51.5%。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卫认为,滨海新区目前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基础设施的拉动作用。目前区内很多项目还没有投产,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会形成高效率的生产能力,对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从面来看,区域协调增长也呈现良好态势,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合作继续迈出实质性步伐,强化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内生动力,成为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去年以来,随着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在北京和天津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有力地促进了京津的“同城化”和“一体化”,商贸旅游业成为明显受益的行业之一。今年“十一”黄金周天津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游客消费增幅为近10年最高水平。

  在京津冀作为区域中央崛起的态势下,辽宁和山东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两翼”,成为撬动周边区域经济腾飞的杠杆。辽宁在“五点一线”战略带动下,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实现同比增长12.7%。山东省则提出半岛都市群和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技改投入和结构调整,实现增长10.5%。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教授周立群认为,近些年来,在全球要素“东移”趋势继续加强的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北上”,这两种趋势为环渤海区域发展带来历史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环渤海地区的强劲发展,正是这种历史性发展机遇的良好写照,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三驾马车”之一。

  三大利好因素促回暖

  环渤海地区能率先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得益于多种利好因素叠加。

  首先,虽然环渤海地区内的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但出口对外依赖度相对较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刘刚教授分析认为,环渤海地区出口主要以工业产品和能源、原材料为主,出口影响不仅仅受到外需影响,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国家前期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中,这一地区经济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已经受到限制,得到了调整缓冲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环渤海地区的辽宁、山东、河北等国有经济比重较高,这些政策的落实客观上更有利于这些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虽然区内出口加工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但内需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前三季度,环渤海区域各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天津为例,增长了21.2%,为近10年来较大增幅。

  其次,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发展步伐,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辽宁沿海经济带等相继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政策优势叠加在一起,使环渤海地区掀起了开发开放热潮。

  再者,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北上西进”。

  我国正进入工业化的加速时期,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基础雄厚,尤其是钢铁、装备制造等基础比较好,其项目投资增长比较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强。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压力的提高,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面临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压力,而环渤海区域劳动力价格和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正好凸显。卢卫分析认为,“要素成本的提高和资源能源的约束,是一些投资者选择北上西进的两个直接驱动力。”

  前三季度,环渤海经济圈的投资增长明显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都在40%以上,产业转移“北上西进”的效果已经显现。随着新一轮投资不断加大,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一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调整结构任重道远

  虽然环渤海区域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共同影响下快速回升,但是,多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复苏更多是依靠投资与政策刺激,自主增长动力依然较弱,回暖基础仍不稳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

  今年以来,环渤海区域内的各省区市在应对眼下危机、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以为下一步经济的高质量、长周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内蒙古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中和要素集聚,提高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据测算,今年1-9月,内蒙古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6大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20%,占全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的93%,拉动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山西整合煤炭行业,规划两年内减少煤矿1500座,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焦炭、冶金、电力等领域关小上大,振兴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工业,壮大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

  山东省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整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超过1.8亿元,其中有35%被确定为技改资金。根据年初制定的产业振兴规划,共筛选凝练了7200多个重点技改项目,到8月底已竣工投产的有469个,在建的2617个,下一步拟开工的还有421个。

  即便这样,专家指出,环渤海区域内产业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能源消耗量和污染防治压力将构成地区经济的新挑战。

  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甚至增长率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思全表示,工业主导的经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能源的高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学发展。

  从环渤海地区省区市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动力看,投资拉动明显。对此,专家提醒,投资拉动型道路,短期内是最佳选择,长期来看,变数很多,容易导致较大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孟昊表示,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进入需求约束型的常态阶段,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才是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环渤海经济区应采取有力措施理顺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另一方面,受访专家指出,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中,仍然各自为政,产业结构雷同的现象犹在,不容乐观。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与长三角、珠三角借助分工明细的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环渤海这些同质化的产业中,地区间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强。

  在专家看来,环渤海地区与别的经济区域的差距,不在于中心的发展程度,要实现经济的真正腾飞,关键在于破解“联城之难”,加速形成功能分工明确、产业体系互补的城市群,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为此,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在政府层面,要克服不同地区间政策和体制落差,建立共同市场规则,实现区域内要素的整合。逐步建立起区域政府间一体化的治理机制,协调解决区域联合的重大事项,实现环渤海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分工。南开大学教授刘刚认为,“在产业层面可以从现代服务业入手,利用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使服务型企业跨区域分布和经营,在较大范围内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

  另外,专家认为,应培育和完善商会、行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发挥它们在市场组织和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进企业跨地区并购,将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由竞争转向合作,形成区域内供应链,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