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发展中国家需要一定的利差
李彬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全球CEO年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信贷投放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他同时指出,存款利率不应过低,否则将会影响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动力。
金融机构应保持自身健康性
周小川认为,金融体系能否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性。
“金融机构如果在危机中自己生了重病,就会住院治疗,修复资产负债表,考虑如何充实资本金,怎么能够消化自己的有毒资产。”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启动了一轮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得以改善,资本金也比较充足,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因此从健康的角度看,中国的金融机构有能力继续向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不过,周小川指出:“依然要保持警惕。这一轮情况好并不意味着以后就安全了。得病的原因之一有时就是放松警惕,对自身健康考虑不周。”
存款利率不应过低
对于金融社会来讲,要保持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从压力情况来讲,一方面是竞争,一方面是价格。周小川指出,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过低或者将近零利率,有时就会减少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进行服务的压力。
据了解,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一些金融机构存在囤积现金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要解决区域杠杆化的问题。此后,在宏观调控者向金融市场投入大量的流动性后,还有囤积现金的现象。“这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负债方的利率太低,囤积也不会占用太多资源,不放出去压力也不大。”周小川认为。由于存款利率已经降到2%,活期存款更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市场短期拆借利率也很低,如此一来,金融机构就会考虑将存款用出去,从而使得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时获得收入,同时充实自身资本。
周小川指出,在利差方面还要保持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整个经济体系中产生不良资产的机会较多,有时市场还不成熟,银行体系需要有一定的利差,使得它为实体经济服务时自己也能够得到加强。
他认为,如果利差过小,机构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产生交易部门膨胀、信贷部门萎缩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在金融市场的结构上、政策上等各个方面如何保持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以及其中的价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