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正在被高铁所改变。以前,从上海到合肥需要7个多小时,而现在只需要三个小时左右。不仅如此,11月19日,安徽省铁路办透露,《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铁路网规划研究报告(2004-2020)近期已将安徽完全纳入其中,将在今年年底上报国务院。
目前,从沪宁杭到福州、武汉等地都已经开通快速铁路,高铁、城际已将沪宁杭与苏北、浙南、安徽甚至福建、江西快速连接起来。
长三角开始实质意义上的长大。
借力高铁:长三角大扩容
安徽正试图借助高铁,真正融入长三角。11月5日,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讨论会,江浙沪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安徽也被邀请。
不仅是安徽,江西省也因高铁等线路的开通加快了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江西省铁路办提供给本报的《关于2009年全省铁路建设工作安排》中显示,杭南长客运专项被列为2009年建设重点,一旦建设完成,南昌到杭州将不到2个小时。
“江西省除了对接珠三角之外,还有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对接长三角,而长三角关键是浙江,因为浙江在江西的投资已经超过广东了,快速铁路通道是其中关键要素之一。”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而在福建,随着甬台温、温福线通车在长三角范畴南下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该线填补了东南沿海快速铁路干线的空白,“集聚”了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并实现了长三角向泛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延伸。”
显然,随着上海到武汉、福州、温州、合肥、蚌埠等地的动车开通,长三角已经扩容南到福建北部,西到湖北武汉,北到江苏连云港地区,超越了“行政意义”上的长三角范畴。
高铁重任:协调区域发展
据本报了解,之前,长三角的铁路规划基本都在原来16个城市之间进行,苏北和浙南大多未被纳入规划范畴。
这直接导致,尽管名义上长三角已经扩大到两省一市,但由于过于关注长期注重沪宁、沪杭两条线的建设,上海到浙南和苏北之间的铁路几乎匮乏,而且,江苏和浙江之间铁路互通几乎全无。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南京到杭州之间至今仍无火车相连,必须绕道上海,长达5个小时,而一旦有高铁了,时间则为1个多小时。
本报从铁路部门独家获悉,为了打通向苏北的高铁,上海和江苏方面力推的沪通铁路有望采取过江大桥的方式(公铁两用),一旦通车,上海将直开动车到苏北和山东,将极大地扩大长三角范畴。
本报获得的《长三角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要“建成以铁路(城际轨道)、水运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区内快速交通(通勤)网,到2010年实现上海2小时通达所有中心城市,3小时区内绝大部分中心城市间互通。
不仅仅是向苏北方向,上海向南的通道也受到了重视,《长三角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指出“要强化上海的向南和向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覆盖长三角及周边城市群的宁杭城际铁路(南京-杭州)、杭甬客运专线(杭州-宁波)等“扶弱”的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旦建成,将实现长三角的真正扩容。
产业格局加速重整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铁、城铁正在改变长三角的产业格局。
由于高铁等快速铁路的动车,长三角一些产业已经开始频繁西迁、北上、南进,与此同时,人员交流也日趋频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大教授朱荣林表示,高铁效应在短期内难以显现,而从长期来看,高铁将对沿线城市的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将是长远的、广泛的,并且地区的观念、文化也会改变。”上海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主任陈维对本报举例,科技人员以前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也许不愿去中小城市,造成小城市科技人才紧缺,但是大城市可能不需要如此多的科技人员,而他们需要工作的成就感,现在修了高铁,他们自然愿意去小城市工作。
安徽省发改委提供给本报的一份《2009年1-9月各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情况表》显示,由于高铁等铁路通车,长三角转移到安徽的速度持续加快,仅1到9月份,来自长三角的总投资就达到9014亿元。
陈维甚至认为,在高铁修通后,时间成本开始下降,这样每个城市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一些企业总部会从上海搬到苏州、嘉兴等,因此,各城市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