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已成为2009年土地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最大买主”。最新的一个案例是,昨天,中建国际和保利地产(600048.SH)两家央企联手以48亿元总价包揽北京奥林匹克南区的商业用地组团,成交价为起始价的3.8倍。
在上海,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的最新一次动作,则是保利集团下
属保利置业11月底以溢价288%的魄力获取上海嘉定新城两幅地块。在此之前,保利集团旗下地产板块势头最猛的保利地产(600048.SH)今年以来获得的“地王”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成为众多央企中最为抢眼的一家。在央企大量拿地的同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十大标杆房企的融资金融已突破2400亿元,相当于2007年融资额度的2倍。其中,尤其以央企的融资表现更为突出。圈地—融资—圈地的“循环”再度上演。
央企融资意图迫切
今年下半年起,资本市场突然兴起央企“吸金热潮”。5月,华润置地(01109.HK)对外宣布,拟通过配股筹资超过42亿港元,而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加土地储备。同月25日,招商地产发布公告称,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最多2亿股,发行价格为28.12元/股,预计融资金额不超过50亿元。在此之前,保利地产刚刚向包括母公司保利集团在内的多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3亿股股份,募集资金78.15亿元。仅这3家央企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70亿元,但这个数额,与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的大手笔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上述曾大额融资的央企,在今年的土地市场上均表现“抢眼”。已经连续3年没有在上海公开出让的土地市场上出手的华润置地,在8月和9月连续出手获得两幅地块,花费将近50亿元,已超出此前的融资金额。而截至11月18日,保利地产今年已斥资将近343亿元购得36幅地块,之前的融资额仅仅是其购地花费的23%。
事实上,这些央企下属的房地产企业,除了可以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获得母公司的资金注入,来自母公司获得的银行巨额授信,亦成为这些企业强大的资金支持。7月,华润置地母公司华润集团与中国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计获取700亿元的信贷额度。8月,中粮地产公布公告,向控股股东中粮集团贷款15.8亿元,以用于发展项目。
7月29日,A股市场中的房地产航空母舰中国建筑成功IPO,募集到的80亿元投向旗下中建地产的24个项目。时隔一个多月,以做事稳定低调出名的子公司中海地产,联手中建以70亿元豪夺长风地块,创下了当时的全国地价新高纪录。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十大标杆房企的融资金额已突破2400亿元,相当于2007年融资额度的2倍。“央企获取资金支持的政策倾斜性比民企明显多了。”一位业内人士称,“几家银行二话不说抢着塞钱过去,企业拿着巨款当然不可能存银行,他们得支付利息嘛,所以就只能拼命找地方花钱了。”
而银行业界人士的解释更为直接:“如果两家规模同等大小的国企和民企来贷款,我们肯定优先考虑国企。因为相对于民企而言,国企的金融安全系数更高。”对于趋利性明显的金融机构而言,房地产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更能支付较高的利润回报。
据悉,如果具备相当规模的房企向银行贷款,可能会申请到基准利率下浮10%的优惠,但如果规模一般,且资产负债率高于75%以上的房企,就只能申请到基准利率甚至于上浮10%的“待遇”。该银行人士进一步解释:“金融机构通常会站在整体市场的角度来斟酌,如果市场行情看好,放款肯定很积极。而国企的背后支持力量更大,就算有风险出现,也应该能够足以应付。”
一手吸金一手圈地
“地王”仍在层出不穷。在10月、11月期间,各家房企大鳄的圈地布局已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央企的拿地势头表现尤为抢眼。中原地产的监测数据显示,保利地产在9月斥资百亿在全国拿地之后,10月购地金额高达130亿元。而中海地产则在10月底短短三天时间内,相继在佛山、重庆、长春及沈阳等地获取多幅“地王”,共计斥资128亿元。
不过,另一项数据却表明,市场旺盛的需求将市场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推升向上。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一线城市中的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可供销售量明显不足,且十大标杆房企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可供销售量不足。其中,保利地产、华润置地、招商地产等企业供应明显不足。
“以监控的十大标杆房企为例,10个月来的购地金额为1438亿元,与今年同期的融资额相比,仅占六成。随着近期各地政府推地力度的加大,对于诸多手握重金的企业来说,土地市场仍将是争夺的主战场。”分析师指出。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