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监管部门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的传闻甚嚣尘上,在银监会否认将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至13%后,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称,银监会已把资本充足率“红线”要求从原来的8%提高到10%(对中小银行)和11%(对大型银行)。银行资
本红线提高这只“靴子”终于落了地。
对于汇金公司考虑特许四大行用上缴利润补充资本金等传闻,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昨日在参加博鳌青年论坛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还不会注资,对于内地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将让银行采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
大银行暂无融资压力
根据各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
工行、
交行、
建行和
中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0%、12.52%、12.11%和11.63%,均超过11%的最低要求。
工商银行副行长牛锡明12月4日表示,工行目前资本充足率非常高,保持在12%以上,足够今后两年的发展需求。目前,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在四大上市国有银行中最高,并且超过了花旗、汇丰等世界性大银行。他认为,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到底采取哪种应当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综合决策。
在上市国有银行中,中行的资本充足率最接近11%的“警戒线”。此前,在回应市场关于中行千亿元融资计划的传闻时,中行表示正“积极研究资本补充的多种方案”,但“暂无可披露的资本补充计划或融资方案”。中行行长李礼辉在今年中行中期业绩记者会上曾表示,正草拟关于增加资本的计划,包括利润留存、发次级债、发可转换债券或配发新股等方式,但实际方式仍要按市况判断,再进一步考虑。
对于国有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缺口问题,有报道称权威部门正考虑让中央汇金公司出手相救,方法包括以部分利润留存在国有大型银行转增资本金,或是以上交利润增持国有大型银行,又或是参与定向增发。对此,李剑阁昨日明确表示,这一问题将让银行“自己按照市场化的办法解决”。
李剑阁表示,对于让国有银行减发股息来补充资本金,“我们没有这个意思”。
中小银行仍需“补血”
11月26日,
民生银行H股上市成功募集301.61亿港元,将用于补充资本金。民生银行称,上市融资后,其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2%。
11月22日,
兴业银行公布了不超过180亿元的配股融资方案。配股后,其资本充足率将接近12%。此前,
浦发银行定向增发150亿元,
招商银行配股融资220亿元获股东通过,
宁波银行将定向增发50亿元,以及
深发展向
中国平安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06.8亿元待批。截至9月末,除深发展资本充足率8.60%低于10%的“红线”外,其他公布资本充足率的上市中小银行均已达标。
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敏华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银行通过H股发行解除了资本警报,而没有融资的
华夏银行、已发布融资计划尚未执行的兴业银行、深发展都还面临资本压力。此外,今年9月完成定向增发的浦发银行也还需要补充资本金。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筹集资金方式比较灵活,包括发行次级债、在香港资本市场募股以及配股都是不错的融资方式。”佘敏华说,在今年天量信贷之下,中小银行纷纷出现“供血”困难。
与大型银行融资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相比,中小银行对大盘影响相对较小。
西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认为,在诸多银行中,真正和A股有关系的是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增发。但是两家银行的再融资规模加起来还不及一个大盘股IPO的规模,短期内不会对大盘形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