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山寨地产”盛行,尴尬的不仅是蜗居人群

来源:东方早报
2009年12月09日02:04
  【社会观察】

  胡安东

  只听说过“水变油”的把戏,而从没听说过“厂房车间和蔬菜大棚变住房”的勾当。但近日央视曝光“科研楼”摇身一变成“住宅”,以及北京一些郊区利用“生态大棚”盖小产权房的蛊局,还是让人对各类“山寨地产”移花接木的骗术大开了眼界。

  故事的经典不单是一些开发商打着“科技地产”、“工业地产”的幌子去偷盖商品房,也不是国土资源部门对这些“大棚房”的整顿取缔,而是花样百出的“山寨地产”被打击后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电视镜头给我们的触目惊心,除了是对那些出租小广告招摇撞骗的可恨,以及对一些购房者和租屋者钱财打水漂的同情,更多的是城市和城市边缘的那些蚁族离不开这些“山寨地产”的心酸。

  作为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员,我在为“山寨地产”被曝光略感欣慰的同时,也为我们一些住房困难人群回到“筒子楼”时代感到悲凉。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公共租赁房,如果我们的地方政府拥有盖廉租房的热情,在招商引资时,就划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配额,我们的蚁族也不至于围着“山寨地产”团团住。

  但我们只能去谴责开发商在制造“山寨地产”的不义?只责怪房地产秩序的监管不力难以杀一儆百?显然这些还无法解释“山寨地产”顶风作案的胆大妄为,以及如此见缝插针的顽强生命力!

  如果说“山寨地产”尴尬了谁的话?首先应该是国土部门。这几年,一方面“价高者得”的土地供应模式让低价房无地可拍;另一方面大量的“地王”一锤定音,挤压一些中小开发商只好在无地可供的情况下巧立名目,到郊区和开发区打地产“工改民”、“科改民”的歪主意。正是我们供地指导思想的扭曲、供地方式的单一,才造就大宗土地拍卖过热与小宗土地拍卖偏冷之间的矛盾,才造就高价位住宅与低价位住宅、大户型住宅与小户型住宅之间的用地矛盾,使城市用于节能省地小户型的住宅土地越来越少。

  其次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指挥棒实际上模糊了房地产的开发界线。今天流行硅谷概念,就推出“科技地产”的项目打包,明天时兴实体经济,就让那些工厂和车间在居住区不设规划分割。这种“地产GDP”的野蛮增长方式,无疑让那些利欲熏心的开发商有空子可钻。据我了解,北京许多大棚房就是打着“生态农业”的由头,绕开监管拿到开工批复的。加上一些大城市多年未能完成拆迁任务,使得郊区较低开发成本的“山寨地产”有一定市场。

  第三是网络销售的鱼龙混杂,让“山寨地产”很容易以团购方式扎堆购买。而一些地方政府对“高退房率”的监管不力,也引发了“一条短信成交一套房”、“一条小广告搞掂一套出租屋”的神话。而让人颇为苦闷的是,就是在这样的缺地缺房的情况下,国土资源部门还在发N遍“不得向高尔夫出售用地”的告示,足见主管部门与蜗居人群的认识差距。

  在今天的网络词典里,我们已经相继有了“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如今又增加了“山寨地产”。不知这些层出不穷的热词会和“房奴”那样流行到几时?

  (作者系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部主任)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